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植硅体分析原理概述


    植硅体是指高等植物的根系在吸收地下水的同时吸收了一定量的可溶性二氧化硅,经植物的输导组织输送到茎、叶、花、果实等处时,在植物细胞间和细胞内沉淀下来的固体非晶质二氧化硅颗粒。植硅体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考古遗址中植硅体的形态判断其所代表的植物种属,进而研究古代人类与植物关系的一些问题。
    不同植物种属的植硅体形态不同,目前通常把植硅体分为齿形、哑铃型、鞍型、竹节型、棒型、尖形、扇形等几大类型。植硅体由于本身为硅质,所以抗腐蚀能力很强,能在多种恶劣环境下保留。
    植硅体分析的优势主要有:1、在植物中的产量高,所以易于提取。2、就地沉积的特点,有利于分析人类利用植物的具体行为;3、禾本科植物产生的植硅体数量大,且部分植硅体属于特定的植物种属,这对于我们研究栽培作物起源问题有很大帮助。4、由于水稻和谷子等作物的茎、叶和颖壳等部位产生不同形态的植硅体,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土壤中植硅体的组合来判断人类对栽培作物进行加工活动乃至粮食存储等活动的特点,并进而分析不同聚落在粮食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的分工与合作和聚落等级分化的活动。5、植硅体分析是古代农田调查与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应用》,文物出版社,2012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