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


    周家庄遗址地处山西省绛县横水镇周家庄、崔村之间,遗址总面积近500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二里头、二里岗等时期遗存的大型遗址。
    2007年秋、2008年春和2008年秋对周家庄遗址做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同时还对遗址的主要分布区进行了系统的钻探,主要揭示出一批新石器时代龙山时期的房子、墓葬、灰坑、壕沟等遗迹,并初步确认这是一处龙山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经过三个季度的大规模钻探,钻探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对各种遗迹的分布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为以后的发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最主要的是发现并确认了一条龙山时期的大型环壕。
    经钻探和解剖发现,在修建大型环壕之前,应首先在遗址的偏南部位修建了一条规模较小的环壕,但目前只发现了其东部的壕沟和北壕沟的东段,即环壕的东、北部分,其西、南部分尚不清楚;稍后在其东北拐角处又接续向北延伸修建大型环壕的东边壕沟,使得大、小环壕的东沟相贯通。
    
    Y3
    发现并确认了这个大型环壕聚落的东、北壕沟和西沟的局部,尚属不完整的“环壕”。东、北沟应基本保存完整,东沟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沟之间宽约1000-1400米。参照地形特征,按照现存壕沟所能圈划出的范围,这个环壕内的龙山期聚落的总面积约有200余万平方米,毫无疑问应是本地区最大的中心聚落。经过钻探,在壕沟的内侧尚未发现有城墙的迹象。
    除对上述壕沟进行钻探和解剖外,2007年秋还在遗址的东南部位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发掘,揭露出一批龙山时期的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和大量的陶、石、骨器。其中房子近10座,土坑墓近30个,瓮棺10余个,灰坑(包括窖穴)近70个,还有一条较大的壕沟(其范围尚有待探明)。从出土的层位关系和早晚顺序看,壕沟和几座近于地穴式的房子年代最早,其次是一些半地穴式房子、灰坑等,最上面则是成排的土坑墓和瓮棺葬。所出遗物皆不出陶寺中晚期的范畴,文化面貌也与龙山时代陶寺类型接近。
    2010年9~11月,继续在周家庄遗址进行考古工作。共发现龙山时期陶窑1座、房址1座、灰坑若干及近代墓l座。出土大量龙山时代陶片,少量石器、骨器,还发现有龙山时代卜骨等遗物,为研究晋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进一步探索周家庄遗址的内涵与结构提供了重要材料。
    2011年春季,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选定位于遗址中心偏东的一块龙山时代墓地进行了大规模发掘。
    本次发掘主要以龙山时期遗存壕沟、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为主,共布设10 米×10 米的探方 11 个,发掘面积近 1100 平方米。发现成人竖穴土坑墓 58 座,其中较大型墓1 座、中型墓 5 座,小型墓葬 52 座。瓮棺葬共发现 64 座,葬具多用分割的陶鬲扣合,少数为折肩罐;瓮棺个体较大者在 1 米左右,内有保存较完整的儿童骨架。墓地中成人竖穴土坑墓与儿童瓮棺葬混杂共处的现象较为罕见;这些墓葬皆成排分布,儿童瓮棺葬与成人土坑墓的数目较接近,成人墓又可分大、中、小几种。
    
    H107
    经过几年的发掘,我们对周家庄遗址龙山期聚落的内部结构形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通过各种遗迹的早晚关系和叠压顺序,可知发掘区所在的区域经历了由居址到墓地的转化过程,这表明该聚落在其存在发展过程中有过较大的变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揭露出一片龙山时期大型墓地,墓地中成人竖穴土坑墓与儿童瓮棺葬混杂共处的现象较为罕见;这些墓葬皆成排分布,儿童瓮棺葬与成人土坑墓的数目较接近,成人墓又可分大、中、小几种。这些现象为研究该聚落的社会组织结构、儿童死亡率与人口构成情况、社会等级分化等问题都提供了直接的资料。而且,迄今中原地区龙山时代(不含庙底沟二期)大规模墓地的发现尚属罕见,周家庄此处排列有序、规模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墓地的揭露,对于研究晋南乃至整个中原地区龙山时期的丧葬制度和社会发展状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新发现年度记录2010》,中国文物报社,2011年。       
    孟苗:《绛县周家庄遗址揭秘龙山丧葬制度》,《山西日报》,2011年8月16日。
    戴向明,田伟:《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2011年春季发掘的新收获》,《中国文物报》,2011年8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