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遗址在中国长白山东麓地区,中国与朝鲜两国界河图们江上游的左岸,正处于图们江与其支流红旗河交汇处的平缓玄武岩台地上,西距长白山天池约80千米,北距和龙市约40千米。
    2007年9月在野外调研中发现了该遗址。遗址位于图们江右岸的三级阶地上,遗物分布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地表散见大量以黑曜石为原料的打制石制品约2万余件。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49平方米,出土了大约3000余件的石制品,类型有细石叶、细石叶石核、刮削器、断块等。石器质地百分之九十以上为黑曜岩。可初步判断其为距今l万年左右的旧时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叶工业遗址。
    
    采集的黑曜岩石器
    2010年6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2010年度发掘面积50平方米。文化层属性单一,表土下仅存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出土打制石器类型包括石砧、石核、断块、石片、石叶石核、细石核、石叶和细石叶、雕刻器、端刃刮削器、尖状器、矛头、两面器等共计1030件打制石器;在文化层底部还发现了人类用火留下的少量红烧土块和炭屑、表面有烧灼痕迹的动物骨骼残块以及一件加工精美局部磨光的角锥状石器。石器加工方法主要表现为直接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压制法和间接法;加工方式多样,以正向加工为主,通体加工占一定比例。发掘区内清理出土的石砧周围还发现石屑、灰烬、及少量动物骨骼化石。
    遗址规模如此庞大,首先为我们了解它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次因其自然环境优越,如台地广阔平坦、动植物资源及石器原料资源丰富,人类在该区域活动日益频繁,导致该遗址承载的人口数量激增,成为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晚期人类的活动中心;再次,如果通过聚落形态考古分析,了解遗址的整体布局,功能区划,将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该遗址中99%的石制品以黑曜石为原料,这种火山岩刃口锋利,非常适合加工精制工具,虽然在东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旧石器遗址中也有发现,但目前在我国,还仅限于长白山地区才有如此丰富的黑曜石制品。通过黑曜石的微量元素分析可判断其原料产源,目的旨在探讨旧石器晚期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早期贸易活动,大洞遗址黑曜石的元素分析及对比研究必将有助于探索整个东北亚地区人类对黑曜石原料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石器组合
    另具有学术意义的是,在旧石器时代地层中,还发现一件边缘有明显磨光痕迹的角锥状磨制石器,该件石器采用黄褐色火山凝灰岩为原料,三棱角锥状,器形修长,在打制毛坯的尖端有明显的整形磨光的痕迹,末端局部有装柄痕迹,说明其可能作为一种用于刨戳的复合工具的一部分。这件加工精制的罕见遗物证明当时人类已经采用了磨制技术,制成相对打制石器更耐用的磨制石器以应对生存的需要。磨制技术的出现,说明人类的石器制作水平又上升了新的台阶,预示着生产力向更高水平迈进,到了新石器时代,磨制技术普遍应用到石制生产工具上。然而,磨制石器作为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在漫长的新旧时代过渡阶段也存在一个渐变的过程,该件石器无疑对尚处于薄弱状态的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处于东北亚地区的腹地,其文化内涵西与我国华北、蒙古高原,东与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日本列岛等关系密切,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链接以上诸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研究现代人类在东北亚地区的迁徙运动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庞大的遗址规模,作为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中心,也为研究当时人类的文化属性、生存模式、社会结构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信息。和龙大洞遗址必将跻身于我国宁夏水洞沟遗址,河北虎头梁遗址、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卡拉—博姆遗址、俄罗斯远东地区乌斯季诺夫卡遗址、朝鲜半岛韩国丹阳垂杨界遗址、日本北海道白滝遗迹群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同时代遗址行列中,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又一颗璀璨明珠。
    参考资料:
    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新发现年度记录2010》,中国文物报社,2011年。
    陈全家、陈胜前、刘爽、方启、赵海龙、汪光:《吉林省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