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南汉帝陵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41 中国考古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王室陵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2003年、2004年发掘,2005年评为“2004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两座陵墓规模相当,规格不同,南北相距800米,其间的密切关系显而易见。 一座陵墓位于青岗的北坡,当地人称“刘王冢”,考古学者根据文献史志的记载推测为“德陵”。由墓道、封门、前室、过道和后室组成,坐南朝北,方向358°,室内全长10.8米。陵墓用厚大的素面青灰砖结砌,室顶以楔形砖砌四重券拱。陵墓外券顶下两侧还用条砖垒砌夹墙。前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6.3米,宽3.18米,高3.04米。靠近封门内侧有一块大方石,长宽1米许,光素,像是未刻字的墓志石。侧壁有两行9个塔形壁龛,上四下五布列。前后室之间为砌有隔墙的过道。后室近方形,宽3.8米,比前室高0.4米。后壁受到严重破坏。室内的随葬品早年已被盗空,铺地砖全被撬起。墓道底呈缓坡状,残长12米。南端接封门外侧有一器物箱,整齐摆放着青瓷罐和釉陶罐272件,应是当时“墓前设奠”之遗留。青瓷罐190件。大小稍有区别,直口,矮身圆腹,圈足,于肩腹部施凹弦纹。大多带盖,部分有四耳。釉色有天青、淡黄等。釉陶小罐82件。胎质较软,外施绿色低温釉,有的于肩部置四耳。 另一座陵墓名为“康陵”,位于大香山南麓,分地上建筑和地下玄宫两部分。地宫位于山坡南端的一级台阶,为带墓道的竖穴砖室墓。陵墓上方为砖土结构的坛形建筑;在山坡的第二级台阶、圆坛的东北和西北面,筑有方形台基,三者呈倒“品”字形分布,相距约50米。 坛体为方座圆丘,由圆台、方台、散水等分层构成,轴线方向349°。圆台为砖包土结构,直径10.5米,现存高2.1米。中心以红黄土夯筑,直径5米;外围包砖,墙厚1.8~2.2米。圜壁用长方形灰砖纵横交错叠砌,近顶部向上收分,外侧涂抹白灰。圆台下为方形台座,边长11.5米,高0.35米。砖砌台壁,台面以白石板铺砌。石板方形,边长35厘米。石板下面铺垫白灰。方形台座的四周均设置散水,面宽3.2米,用边长40厘米的大方砖铺砌,总平面为方形,边长17.9米。 坛朝南,由南而北分别有坡道、门台、门道。坡道由北向南略斜,有墁砖残迹。在坡道北端东西两侧各发现一堆残瓦件。门台设在方形台座的南侧,长方形砖土结构,砖砌台壁。东西长5.2米,南北宽3米,高0.45米。平台面北高南低,亦以方形白石板墁地,石底抹灰。门台处发现大量板瓦、筒瓦和瓦当等,推测此处上方有屋顶。门道位于圜丘南壁正中,门口宽1.8米,进深2米,残高0.6米。门道前东侧还留有一块灰石门砧,开有圆形枢臼,表明当时设木门。 紧接北侧散水有一片以大方砖铺砌的地面,东西长25米,南北宽3.6米。位于圆坛与方基之间,较为开阔,似为小广场。 在圆坛(墓穴)的东北和西北部,各有一组亭阁式的相连对角的方形台基。结构和筑法基本相同,砖砌台壁,台面中心为土质,四周设以砖墁地的散水。东北方台基保存较为完整,边长4.8米,残高0.6米,外包砖墙厚0.9~1.2米。土台边长2.5米,高0.6米。东南方的台基较小,边长3.4米。小台基之间有小径相连,道边缘用专门敲碎的灰瓦片叠砌成线。两侧有落瓦,原当有顶盖。发现不少瓦件,有带莲瓣瓦当的筒瓦、板瓦、双唇瓦(滴水)、鬼脸瓦(脊头瓦)和吻兽饰等。 圆坛下是地宫,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门洞)、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室内全长11米,宽3.15米,高3.3米。室顶砌四重券、封门以砖墙夹大石板等作法都与青岗“刘王冢”相同。前室短浅,横向,壁有直棂假窗和小龛。主室每壁各15个小龛,后壁有一大龛。地面铺方形砖,主室有砖砌棺床。墙面原来均抹灰,部分保存较好,厚1厘米。有的地方涂黑色,还见刻划双线填黑色,图案不详。 陵墓曾遭多次盗扰,现存罐、碗残片,石俑残件,以及玉石片、银环、开元通宝铜钱等。有特点的遗物有香蕉、橄榄、慈姑、荸荠、桃子、苹果等陶制生果,以及一批碗、杯、瓶等玻璃器皿。 前室立有“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一通,其形如志,保存完好,高11米,宽15.4米,厚0.2米。楷书,共38行。明确记载:高祖(刘岩)于大有十五年(公元942年)四月崩,于光天元年(公元942年)九月“迁神于康陵”。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岭南的一个独立王朝,前后经历了55年的时间,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是岭南地区继南越国之后的第二个地方政权。此次发现的南汉德陵和康陵,是南汉考古的重要收获。德陵虽未发现陵园建制,且墓室被盗,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属官窑制品无疑。其胎质坚硬,釉色青中闪灰,晶莹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康陵哀册文碑的发现,不仅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还更正了《番禺县志》等文献史志对德陵和康陵的错误记述,解决了历史悬案。康陵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这一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围垣四隅双角阙和陵前设廊式建筑的建制也与历代陵寝制度有所不同。将为研究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 参考书目: 《广州番禺南汉帝陵》,国家文物局主编《200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第145~153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 《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入选考古十大新发现》,《南方日报》2005年4月18日A14版。 图一:德陵顶部。《200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第147页。 图二:德陵内部。《200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第148页。 图三:德陵墓道、器物箱和封门。《200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第149页。 图四:德陵出土陶瓷器。《200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第149页。 图五:康陵石刻哀册文局部。《200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第15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