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东湾仔北遗址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10 中国考古网 newdu 参加讨论
香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位于香港马湾岛东北角的东湾仔,北、西、南三面为底丘环抱,东面临海,遗址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1981年开始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1983年和1991年又进行过复查,1993年确定为一处汉代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1994年的发掘,出青铜时代和汉代的遗存,还发现又新石器晚期的墓葬。 1997年开始对遗址做全面发掘,遗址采用国外流行的方法-系统发掘单元法(CONTEXT), 揭露面积1400余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第一期遗存包括少量柱洞和陶片。陶片均为夹砂陶,饰绳纹和划纹,器类有釜、钵、器座等(图一)。年代约为距今5700-4900年; 第二期遗存内涵最丰富,包括19座墓葬,柱洞6个和灰坑4个。墓葬均为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侧身屈肢葬和二次葬。发现了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史前时代广泛流行的拔除上门齿习俗。人骨经鉴定与华南地区、特别是珠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骨的体质特征有明显共性,说明香港和珠江流域的先民是同一种属。随葬陶器以釜、罐、壶为主,石器有锛、镞、矛头、砺石等,还有玦、环、镯、管等装饰品。第二期陶器仍以夹砂陶为主,出现了泥质软陶,流行圜底器、带流器、折肩折腹器和凹底器等日用器皿(图二),也有少量生产工具如纺轮等。泥质陶上多饰有拍印曲折纹、方格纹、叶脉纹、复线菱格凸点纹等。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有生产工具、武器和装饰品三类,生产工具有锛、刀、砧、砺石、网坠等,武器主要是矛和镞,装饰品有玦、环、镯、管和坠饰等。其中以有段石锛和断面呈T字形的磨光石环最具特征,年代约为距今4200-3500年; 第三期可以墓葬C1044为代表(图三),该墓未见人骨,随葬品有陶器4件,玉管饰1件及石玦1件。陶器风格属于粤东和闽西南地区的浮滨文化(图四),在香港地区极为少见,年代约距今3500-2500年。 该遗址的发掘为建立香港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研究史前时代香港和大陆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 参考书目: 1.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6期。 2. 韩康信、董新林:《香港马湾岛东湾仔遗址北史前遗址出土人骨鉴定》,《考古》1999年6期。 3. 邹兴华:《论香港东湾仔北遗址史前墓葬的考古学意义》,载《中石器文化及有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4. 吴耀利:《华南沿海的早期海洋文明-香港东湾仔北遗址》,《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文物出版社,2000年。 附图: 图一:第一期遗存出土陶器。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6期,原图七。 图二:第二期遗存出土陶器。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6期。原图二0。 图三:C1044平面图。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6期。原图二四 图四:第三期遗存出土陶器。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6期。原图二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