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好处有哪些?(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09:11:11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那么,科举制度的正面意义在哪儿?我想用四句话来概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政学一体、化成天下。我认为,中国式选举制度两千多年运作的基本机理,以及其所达成的社会政治文化后果,尽在其中了。下面对这四句话略作解释。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礼记·礼运篇》中的一句话。过去一百多年来,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反复提倡,它特别受到重视,也有很多误解。“天下为公”的基本含义是,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不是一个集团、一个群体的。 在“天下为公”观念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政治观念,也是过去四千年来中国政治运作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政治平等,人人都有参与天下之治理的机会。当然,参与方式非常多样,《大学》向我们清楚展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也可以参与天下之治理,比如修身、齐家,这就是治国、平天下之内容和基础。 政治平等原则在中国政治传统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中国从来没有过奴隶制度(此为作者个人学术观点——编者注)。现在很多中国知识分子言必称希腊,但是,古希腊民主制度运作的经济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因为有了奴隶制的经济支撑,才可以在几十万希腊人中,让大概几万人扮演公民角色,才可以建立起所谓的民主制。如果没有奴隶制,还有没有古希腊的大众民主制度?我觉得是个问题。可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奴隶制,我们有的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的政治平等。当然,人人直接参与在技术上做不到,所以就会有“选贤与能”。 选贤与能 古希腊是城邦政治,其政治单位规模很小,而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就是超大规模,从尧舜时代便是如此。这样一个政治共同体又奉行“天下为公”原则,很自然地会走向“选贤与能”的政治原则。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直接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来,所以必须从中选出若干人来作为代表。 但是,怎么选?我们的先贤最初确定的一个标准就是“选贤与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在古希腊的大众民主制中也有选,但是,它的选是抓阄、抽签,随机从几万人当中选出若干人,轮流执政或者审理案件。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办法,我们的选有一个标准,必须选出贤和能,不是随机抽取,而必须要选出真正有治国之德和能的人来担任重要职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天下为公”,他们节制自己的私欲,来增进天下人的福利。如果采用抽签制,一个牧羊人抽到选上了,他连自己有多少只羊都数不清楚,请问怎么能够治国?说起来再好听的制度,这么搞都没有意义。 所以,“选贤与能”有双重含义:第一是选,第二是选出贤与能。 当然,先贤们对察举制度、科举制度有很多批评,而且集中在一点上:它没有能够有效地把贤能选出来。因此察举制度、选举制度也一直在变革之中,变革的动力正来自于选出真正的贤与能。选不出贤与能,选举制度就没有意义。这一点,是中国式选举制度的核心。 至于贤能的标准,只凭个体与生俱来的能力及由此发育而成的智力和道德,不需要借助任何别的条件。我们深思一下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最合乎政治伦理的选举程序,它把财富、相貌、家世、血缘等所有其他因素都排除在外了。还有比这更公平的制度吗?因此,这一制度也是最为开放的。 政学一体 “选贤与能”实际上意味着,光有选举程序是不够的,必须还有一个前置程序,那就是培养贤与能。贤能不是自然就有的,一个村庄,一个城市,听其自然,会有贤能吗?如果社会中本来没有贤能,那么,选举又有什么意义? 中国人很早就把选举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其实,在这个事情背后,汉武帝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一套以教育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模式,或者说宪法体制。首先,建立公立学校体系,以“五经”培养士君子。而“五经”教给学生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因此,汉武帝又建立了选举制度,也即察举制,选拔优秀的士君子进入政府,担任官员。 中国式选举制度是从这个时代起步的,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塑造了政府形态,此乃有史以来官员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政府。我们称之为士大夫的这一群官员,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执政群体,其权力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由此,中国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以教育为立国基础的国家。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形成了“政学一体”结构,枢纽就是中国式选举制度。“政学一体”的好处非常多,比如政府官员素质极高,他们都是政治家,因为都有一定的志向,所谓“志于道”,他们希望改进政治、改变现状。因此,我们看到,历代士大夫都有变法的努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效果:中国人普遍重视教育,中国人的识字率,是前现代各国中最高的,并且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观念。我们最近几十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多半靠的是基本素质较好的大量劳动力,这不正得益于老祖宗重视教育的传统观念吗? 清朝最后一次发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