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地区国别史 >

丁则民:“西雅图精神”刍议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濒临太平洋最大的城市,它既是两条横贯大陆铁路的终点,又是美国“通往东方的门户”。周围地区林木茂盛,渔业资源丰富,市区人口约53万(1995年的统计数字)。西雅图市区的主要部分在普吉特海峡和华盛顿湖之间地峡上,全市苍翠碧绿,四季如春,更兼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素有翡翠城(Emerald City)之美称。随着美国贸易转向亚太地区,西雅图的地位日益重要。据最近美国著名的《新闻周刊》介绍西雅图现状的专栏报道,① 西雅图市是当前美国最具活力和最富魅力的城市之一,它既是举世闻名的波音公司的大本营,也是高科技产业微软公司(Microsoft Co.)的摇篮;它不仅是美国最宜人居住的美丽城市,而且也是人们追求事业发展的好去处。
    西雅图最早的居民是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其首领为西尔兹(Sealth)。1851年,才开始有白人开拓者来到这里,他们的最初生活受到印第安人很多关照。为表示对印第安人的感谢,他们将这个新的镇址定名为西雅图(Seattle)。
    从1851年到19世纪末,移居西雅图的人口不断增加,定居地点也日益扩大。这半个世纪是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也是美国西部大规模开发的时期。在西部开发和横贯大陆铁路修建的推动下,美国工商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之间的角逐也不断加剧。西雅图城镇居民为了发展经济和建设城市,经历了不少的艰辛和挫折,在与竞争的城镇角逐过程中,终于取得了显著成就,为西雅图日后成为太平洋西北部的首位性城市奠定了基础。
    关于西雅图城市的发展史,美国学者曾发表过一些著作,其中阐述比较系统、全面,一直叙述到当代者,当推罗杰·赛尔的《西雅图今昔》。② 对于西雅图在19世纪后半叶的崛起,另一位美国学者曾作过系统、深入的研究 。③ 他认为,西雅图在这一个阶段取得超越太平洋西北部其它城市的成就,不仅因为它拥有有利的地理位置,而且因为它的公民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把这种精神称为“西雅图精神”。这种“西雅图精神”是19世纪后半叶西雅图市民经久不变的特征,“人们天天都听到这种精神,谈论它,相信它的价值并促其实现。”④ 可以说,西雅图在19世纪后半叶城市角逐中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这种“西雅图精神”。而这种“西雅图精神”是以市民们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创造精神以及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为主要特征。在这种精神之下,西雅图市民逐渐建起了与重要的铁路干线相连接的运输线,使西雅图与华盛顿领地内陆的经济联系得到很大加强。他们还千方百计利用外界市场的资本,发展城市的经济、文化事业。凡此努力,终使西雅图从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偏僻小镇一跃而为太平洋西北部的首位城市。
    “西雅图精神”具体体现在西雅图城市建设及其发展等许多方面,但因篇幅所限,这里只能就其荦荦大端进行论述。
    首先是争取外界支援,开发它的丰富自然资源——林业资源和煤田,奠定城镇赖以发展的基础。1853年,由当地人投资的第一家蒸汽动力的锯木厂在普吉特海峡沿岸建立了,生产的木材和圆木多运往旧金山销售,因为当时那里建筑业兴盛,急需大量木材。因此,木材加工业和渔业逐渐发展为西雅图的两个经济支柱。由于木材贸易的兴旺,旧金山的资本家也来投资,在普吉特海峡沿岸又办起了一些规模较大的锯木厂。随着木材产品的激增,旧金山市场的木材价格日益下跌。在这种经济不景气情况下,那些有旧金山资本支持的较大锯木厂还能够渡过难关,并在50年代后期木材贸易恢复时做成大笔交易。它们的货船不仅把木材运往加州,而且还运往英属哥伦比亚、夏威夷和南美各国。而当地人建立的小锯木厂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下,处境却困难多了。尽管如此,那家小锯木厂对西雅图和金县(King County)却有重要意义,它雇佣了20个人,但它的年产值却比全县农田和农业机械合起来的产值一半还多。因此,不少居民积极支持了小锯木厂,把它看成是那时西雅图的“依靠支柱”。
    对西雅图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还有附近的煤田。但是,1850年代初居民对勘查、开采煤矿的努力都因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和缺乏资本而告终。直到1863-1864年在杜瓦米施河(Duwamich River)附近发现新的煤田,西雅图市民才真正致力于煤矿的开发,因为他们认为开采出的煤能为即将修建的横贯大陆铁路和太平洋船队提供动力,而且太平洋沿岸的城市和社区也都需要用煤取得热量。但是,开发这片煤田就需要外部资本的投资。有些市民领袖曾多次试图吸引旧金山和东部资本家前来投资,但都没有成功。看来,要想开发煤田,西雅图市民就得自己干了。1866-1867年,组成了两家地方公司,一家主要是开采煤矿,另一家的任务是修建一条通往煤田的短程铁路。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第二年没挖掘多少煤,两家公司便都陷于停顿了。
    1870年,在上述两家停产公司的基础上组成了一家新的公司,建起一条电车与驳船连运的运输线,开始大力开采煤矿。可是它的大部分资金却是来自旧金山的贷款,因为那里商人们又表现出对开采西雅图煤矿的兴趣。1871年,旧金山的两个商人买下了这家财力拮据的公司。但是,这一行动是不大受欢迎的,因为边疆地区的人们虽然在传统上是习惯于寻求外界投资的,可是当外界资本家取得地方公司的全部产权时却又引起了一种矛盾心理,那就是他们怕外界投资者只注重赚钱,而忽视为当地社区的发展服务。在旧金山投资者的推动下,煤矿改善了矿区铁路,使用了蒸汽机车,扩大了开采的范围,因而煤的产量也显著增加了。随着煤矿工人的增多和矿区社会需求的扩大,一个叫做纽卡斯尔(New Castle)的卫星镇在这片煤田上就应运而生了。1878年,在西雅图市民的倡议下,修建了一条从市区通向纽卡斯尔的短程铁路,从而大大增加了煤的运输量,煤的对外贸易也相应扩展了。西雅图市因而也日趋繁荣,它的人口增至3000多人,成为普吉特海峡中最大的城镇。
    其次是努力修建通向领地内陆的道路,积极争取西雅图成为横贯大陆铁路的终点,以加强它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西雅图市民领袖认为,要加强西雅图与富饶的领地内陆的经济联系,就必须修建通往内陆的道路或铁路。自从联邦政府在1850年代开始的铁路干线测量起,西雅图市就认为他们的城镇大有希望成为一条横贯大陆铁路在普吉特海峡的终点所在地。1854年,西雅图市就出现了对城镇地块的投机买卖,还有人指出,横越喀斯喀特山脉(Cascade Mts.)最合理的路线就是穿过斯诺夸尔梅关口(Snoqualmie Pass),因为它正位于西雅图的“后门”。这条铁路的建成将保证西雅图成为美国西北部的商业中心和通向远东的大港口。但是,这种争取西雅图成为北方太平洋铁路终点站的臆想后来却因内战的爆发而落空了。尽管如此,西雅图市民领袖认为,在铁路修建之前,他们仍需要修建一条穿越斯诺夸尔梅关口的运货道路,以加强与喀斯喀特山以东富饶地区的经济联系。为此,他们在内战结束后就不断向国会递交备忘录,力陈修建这种道路的经济作用和军事意义。但是,联邦政府对此反应拖拉,长时间未予答复。于是西雅图城市促进者(City boosters)便倡议自筹经费,组织力量自行修建这种道路。但终因经费和人力有限,只修建了一条便于牲畜行走的崎岖小道,根本不适合于货车运输。自行修路虽然遇到困难,但在修建过程中也促进了西雅图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比如在这一带建起了不少木材厂,并在杜瓦米施河附近发现了开发了一片煤田,这对西雅图的早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问题前面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在内战期间获得国会的特许证后,便着手修建这条横贯大陆铁路,但进展非常迟缓。直到1873年,这家公司才决定修建这条铁路的西段,即由哥伦比亚河往北修到普吉特海峡附近一个尚未公布的地点。听到消息后,西雅图市民领袖立即派遣一个代表团与该公司负责人商谈,并且表示如果西雅图被选中的话,将以土地、现金和债券等形式对该公司进行优厚的资助。但是结果却使他们大失所望,因为西雅图不仅被否决了,而且它的竞争对手塔科马镇——在西雅图以南24英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居民点却被选中作为这条铁路终点所在地。出现这种情况是与该铁路公司的利益有密切关系的。这个时期,铁路公司在铺设铁路的进程中,往往有意避开或排挤已有的城镇,而力图在铁路沿线创建新的城镇,以便占有镇内和周围的大片土地,并从出售地块的投机买卖中,独享地产业的收益。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之所以选中塔科马作为铁路的终点,便是有着这样打算的。据记载,该铁路公司下设的塔科马土地公司,就拥有已勘测完毕的塔科马镇区内3000英亩土地,周围13000英亩土地。为推销这些土地,该土地公司曾派员前往东部城市和欧洲各国大肆宣传,进行兜售。
    西雅图市民自然不甘心于这次失败,决定筹集资本,自行修建通往领地东南部铁路。1873年,他们组建了“西雅图——沃拉沃拉铁路和运输公司”,核定的资本额为1000万美元。它的目标是修建一条穿越斯诺夸尔梅关口通往领地东南部的铁路,从而有助于开发沿线的煤田和垦殖沃拉沃拉附近的肥沃农田。该铁路线第一段路基的平整工程完全由西雅图市民承担。1874年5月1日,全市商店都关了门,市民全体出动,聚集在杜瓦米施河畔,开始平整土地、削减路基坡度的劳动,直到日落才收工。这种群策群力的义务劳动的场面极为壮观。⑤ 但是,这条铁路和修建工作在头两年没有多少进展。直到1876年,这家公司的一位主要股东、地方面粉厂厂主提供了领导和资金,才将这条铁路推进到纽卡斯尔煤矿区,从而大大刺激了那里煤矿工业的发展,也保证有足够运输量使这段不长的铁路维持下去。但是,穿越喀斯喀特山的修路工程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等待联邦政府的支持和援助。正在这里,刚获得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控制权的铁路大亨亨利·维拉德插手进来,购买了煤矿和铁路,并将该铁路公司改组为“哥伦比亚——普吉特海峡铁路公司”。西雅图市民得知该公司不愿修建穿越斯诺夸尔梅关口的铁路后,有些人就认为不能依靠它,又自行组成“西雅图——贝克城铁路公司”,计划修建经煤田通往俄勒冈州的贝克城的铁路,以便在那里与联合太平洋铁路的支线连接上。
    1883年,北方太平洋铁路终于把各段铺设的路轨连接起来,建成了从德卢斯经俾斯麦、波特兰到塔科马的全线。后在维拉德赞助下,修建了从塔科马到西雅图的延长线,但它的运营完全归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管辖。1884年,维拉德因经营的摊子铺得过大而受指责,被迫辞职。这样,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再次为在塔科马拥有既得利益的集团所控制,其结果当然不利于西雅图的发展。此后,从塔科马到西雅图延长线的运输业务变得很不固定,时断时续,终于完全停顿,所以西雅图市民管这条延长线叫做“孤儿路”。
    在1884~1885年间,西雅图与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抗。西雅图城镇会议和地方报刊都纷纷谴责这家巨大公司,并向联邦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国会没收赠予该公司的土地,因为它没遵守特许状的规定,修建径直横越喀斯喀特山的铁路。为平息西雅图公众的愤怒情绪,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其中主要一项是承诺修建横越喀斯喀特山的铁路线。但后来修建时,铁路线所穿越的是喀斯喀特山的斯坦佩德关口(Stampede Pass),而不是斯诺夸尔梅关口,所以没有给西雅图带来多少直接利益。
    西雅图社区的积极进取精神也表现在1885年组建的“西雅图湖滨——东部铁路公司”。在一些杰出公民倡议下,这家新组建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自行修建一条穿越斯诺夸尔梅关口通往领地东南部的铁路。后来,这条铁路虽未修到那么远,但却有助于把西雅图社区与金县经济更密切联系起来了。
    尽管18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了不景气,西雅图在整个80年代却处于兴盛时期。在80年代头几年,由于维拉德的投资,这个城市“比它以前历史上任何三年的进展”都快。煤田的广泛开发和煤贸易的显著增长都是有目共睹的,因而当时有家俄勒冈州出版物,称西雅图为“太平洋的利物浦”。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加了。在1883~1885年,西雅图人口由7000增至10000人,到1890年更猛增到42000多人,比它的竞争对手塔科马市人口多6000多人,成为太平洋西北部仅次于波特兰的第二大城市。
    到1890年,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终于认识到西雅图在各方面蒸蒸日上的地位,因而力图取得西雅图湖滨——东部铁路公司的所有股权和市郊铁路线的使用权。为了表示友好姿态,该铁路公司划一了从西雅图和塔科马运往东部货物的收费标准,它的董事长进而对西雅图投资,并且悄悄地卖掉他在塔科马的不动产。后来,他还对一位挚友说,西雅图才是美国“大西北部最重要的地方和最重要的城市。”6
    其它铁路公司也显示出对西雅图的重视,强有力的铁路巨头詹姆斯·希尔把他主持修建的另一条横贯大陆铁路——大北铁路的西海岸终点就确定在西雅图。1893年,大北铁路的建成是促进西雅图“这个城市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繁荣一个最重要的因素”。7 到这时,西雅图已与两条横贯大陆的铁路连接上,而且又是美国与亚洲之间航程最短的港口,因此它在普吉特海峡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这为它后来在太平洋西北部跃居首位城市奠定了基础。
    第三是重视文化教育,积极创办华盛顿大学,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上起了重要作用。尽管西雅图市民在建市期间集中力量于发展经济,但他们并没有忽视文化教育的建设。从当时开发边疆的需要来看,文化教育不及发展经济、修建铁路那么迫切和重要,但也是不可缺少的方面。从1860年开始,那里公民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组织力量草创一所公立小学和两座图书馆,一座是公共图书馆,另一座是卫理公会教会办的图书馆,总共藏书400多册。在西雅图社区经济稍有起色后,文化教育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到80年代中期,西雅图已建立了许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其中既有小学,也有中学。全市约有15座分属各教派的教堂,3家日报和5家周刊以及许多处专供交谊聚会之用的沙龙。这一切表明西雅图社区已逐渐摆脱边疆的粗犷生活,转向文明的社会生活。所以当时有些市民喜欢称西雅图为“模范开拓者的城市”。
    在发展文化教育方面,有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在西雅图创办大学。1860年初经过华盛顿领地立法机构的反复讨论,西雅图终于被确定为创办领地大学的地点。这是该市市民引以为荣的巨大成功,因为它标志西雅图将成为华盛顿领地的教育、文化中心。争取创办华盛顿大学是与该市几位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的努力分不开的。一位是西雅图卫理公会的牧师丹尼尔· 巴格利(Daniel Bagley),另一位是西雅图城市创始人之一,领地立法机构的议员阿瑟 · 丹尼(Arthur Denny)。巴格利是主张在西雅图创办大学的先驱,认为该市应建立一所世俗大学,并且预见到它对所在城市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不久,他就被任命为筹建这所大学的特派员。丹尼原想争取将领地议会大厦设在西雅图,并且把选中的领地议会地址取名叫议会山(Capitol Hill)。但在巴格利说服下,丹尼也认为对西雅图来说,创办大学远比设立议会大厦重要得多,其意义也深远得多,因而全力支持创办华盛顿大学。然而人们认为丹尼为领地议会拟定的法令不大现实,因为他要求这所大学一年内建成开学,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该法令除确定一块至少10英亩的土地作为校址外,对所创办的学校属于什么类型都未阐明,只规定学校负责人有权“出售国会为建立大学而赠予华盛顿的土地”。不久,丹尼得知在议会山上的10英亩土地距西雅图的其它部分较远时,主动将他自己地产中一块最好的土地捐赠给学校。后来,华盛顿大学迁往市区东北部新校址后,这块土地正处于日趋繁华的市商业中心,出租后每年可收地租1000万美元,迄今仍是该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巴格利也出售了他个人拥有的土地,用以偿付工资和购买建校的建筑材料。他们还聘请了一位校长,实际上也是当时学校的唯一教师。这些都确实在一年内完成的,只剩下唯一未解决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学生。因此,这所大学开办后,只得教小学和中学的学生。直到1876年,它才有了第一届学院毕业生。丹尼这位市民领袖和政治活动家不仅对创办华盛顿大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后来担任大学董事会的董事。期间,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也费尽了心血。丹尼在1899年去世时,华盛顿大学校长弗兰克·P·格雷夫斯对他热心教育事业的精神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格雷夫斯说:“如果他(指丹尼——作者)是一位上过大学的人,他的工作是光荣的,因为他希望把受教育的好处提供给别人。但是,他是一位吃苦耐劳而又粗犷朴实的开拓者,自己早年没有机会接受训练,而力求对未来一代人提供机会,那就是更加光荣的贡献了。他总是乐于向学校捐赠仪器,向博物馆捐赠标本,给学生提供设备和奖金 ,……如果需要的话,他甚至穿上工装裤,去修补漏雨的屋顶。”8
    在丹尼看来,华盛顿大学就是他所致力建设的西雅图社区的一部分,因此创建这所大学理所当然地是他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和巴格利等人在创建这所大学的过程中都做了他们所能做和应该做的事,从而把他们的理想变为现实。但是,他们都不可能知道兴办大学这一工作的历史作用及其对西雅图后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实际上,当时美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城市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是城市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较量,而高等学府无论对发展经济还是对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重视文化教育是增强城市的综合力量至关重要的举措,对当时美国城市之间角逐的胜负起了决定性作用。
    自1861年华盛顿大学创办以来已有130多年了,经过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它已发展壮大,成为美国一流的名牌大学。它不仅培养了大批为全国和地方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而且也发展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9近年来,它的各学院和学科专业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工程、科学和医学等方面的进展更为突出。
    “西雅图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美国边疆城市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有其时代性和边疆特点,但它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不无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本文曾经发表在《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5期)
    


    ① 美国《新闻周刊》,1996年5月22日
    ② Roger Sale, Seattle: Past to Present,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6.
    ③ John R.Finger,“The Seattle Spirit,1851-1891”,Journal of the West, XIII(July,1974),pp.28-45.
    ④ 这个词起初是嫉妒西雅图发展的竞争城镇市民使用的话,而后来西雅图市民从正面的意思加以使用。
    ⑤ John R. Finger ,ibid.
    6 Ibid .
    7 Ibid .
    8 罗杰·塞尔,前引书,第24页
    9 作者在1940年曾就读于华盛顿大学,那时就知道它有三个系办得很出色,在全美国居于领先地位,号称三个F系,那就是林业(Forest) 系,渔业(Fishing )系和远东(Far East )系,因为这三个系的英文名称都是以F字母可、打头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