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中国:解读春节的十个关键词(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19 民俗学论坛 2009-1-29 05:56 《文明》编辑部 参加讨论
剪纸:又是一年窗花红 剪纸源于汉、兴于唐、发端于民间,蕴藏着古老文化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情。民间剪纸依附于民间生活的活态文化传统,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民间剪纸的活态性首先体现在传统的节日文化中。春节是中国古老隆重的年节,北方乡村的春节正是从铰窗花开始的,这个习俗至今仍然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东北等许多地区延续。而在中国的南方,特别是西南以稻作山区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剪纸则和宗教、祭祀密切相关,有的地区还和服饰联系在一起。民间剪纸还是婚丧嫁娶等礼俗仪式的重要象征手段,人们在剪纸中表达生命情感,隐喻生与死的人生祈愿,营造仪式特定的文化空间。剪纸中约定俗成的纹饰符号,直观而鲜明地象征了生命相合相生、繁衍兴盛的婚俗主题。在许多地区,人们也习惯使用剪纸的方式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对生存境遇的祈盼。 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是通过地域文化的存在、发展、相互交融而进行的。剪纸也不例外,在使用功能和纹饰造型风格上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特别是不同民族的剪纸是这种差异性最鲜明的体现。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民间剪纸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力,使民间剪纸自成一体。 通常讲民间剪纸都是“北方粗犷,南方秀美”,但对于地域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而言,“粗犷”和“秀美”只是两个相对比较笼统的美学概念。北方的剪纸中不乏秀丽细致的成分,而南方广阔地域中从江南的鱼米之乡到西南少数民族的山区,以及沿海半农半渔的乡村,剪纸的“粗”与“细”也呈现出诸多交替。 陕西剪纸艺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和风格在民间剪纸中占据重头,陕西特别是陕北剪纸的整体艺术风格,体现出和陕北汉画像一样坚硬、粗犷的气质。陕北的乡村剪纸也更多地显示出黄土高原秦汉文化的底蕴,这是因为陕北地区在历史上较少受到官方儒家正统文化浸淫的原因。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江南地区,江南的乡村剪纸则表现出更多清秀的韵味,这与江南清秀灵气的自然和文化一脉相承,流传于江南市井的剪纸也更多沾染了文人的儒雅。 今天,我们也依然可以看到剪纸对少数民族族群独特而又重要的意义,比较典型的是苗族。和北方不同,苗族剪纸中没有窗花,也没有中原汉民俗中复杂的婚丧习俗剪纸,除去巫术、宗教相关活动中使用的剪纸外,苗族的剪纸主要用于刺绣花样。苗族刺绣是苗族最典型的族群标志,仍具有如古老部落徽记般的意义。具有地方特色的动物、牛羊、衣裤、器皿、人物等,造型简朴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而多张剪纸贴接在一起,折叠出重复的图案,往往折射出更神秘的宗教气息。 剪纸应劳动人民自身的精神需要而生,并以独特的方式流传,又因其植根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其中最本原的美学和质朴品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并且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劳动者将剪纸技法锤炼得日趋完美,从而使剪纸的表现力更有广度和深度。 “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御绶鸟,两两渡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古代的人们在传唱这些诗词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经历了几千年的轮回,我们依然用这种方式传情达意、迎接新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