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春节:贴春联——三联版《春节》书摘(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8:11:24 作者提供 萧放 参加讨论
苏州人岁暮时节,更换春帖。清初钮玉樵《觚剩续编》说:“吴俗每逢改岁,必更易红笺,以吉语书门。”这一习俗传承到晚清更为兴旺,在除夕前数天,街市上有专门写卖春联的,并在门口挂起“春联处”的招牌。春联内容多写“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以及家声世泽诸语;有的集录古代诗文佳句,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等。这样求吉祈祥的联语是“岁岁用之,比屋皆然”。(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十二) 湖北西部的土家人家家户户过年贴春联,田泰斗《竹枝词》:“岁月匆匆又一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娇女笑向阿爷问,爆竹花灯办可全。” 当代城市、农村新年还流行贴春联的习俗。目前的春联一般是对偶的上下二联,写在红纸上,贴于门户两边,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不等。春联讲究平仄格律,结构对称,对仗工整。门联有上下之分,一般说来,以末字音律判断,仄音为上联,平音为下联。上联贴在门左,下联贴在门右。也有人以门楣横批的首字左右位置确定上下联语的位置。对联多吉祥语,如“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时雨染成千里绿,春光不让一人闲”等等。横批一般为四字吉语,如“喜迎新春”、“紫气东来”、“万象皆春”之类。(图 3-44,1,2,3,4,5,6,7,8当代春联) 北方人过年不仅在大门上贴春联,还在室外墙壁、器物上贴各种福条、春条,如墙上有“抬头见喜”,衣柜上有“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在室外的牛栏猪圈贴“六畜兴旺”,在石碾上贴“青龙大吉”,在大车上贴“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有人以玩笑的口吻,在大车门上书写了这样一幅联语:“吃草吃麸还吃料,拉人拉水不拉钱。”(图3-45—1,2,3,4福条、牛栏猪圈春联) 小镜头:爷爷在大年三十开始写对联,不同于现在楼房只需要贴一副春联,老家的房间很多,木制结构的房子还有很多柱子,加上大门口、厨房、厕所一共要写十多幅,小时候不懂写的是什么,现在想起来可能也就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类的吉祥对子吧。甚至还要在猪圈上贴上“六畜兴旺”,在仓房门口贴上“五谷丰登”。因为爷爷的字好看,周围的乡亲们都会带红纸来找爷爷写,爷爷每次都爽快地答应,还笑盈盈地和乡亲们寒暄。等春联差不多写好的时候,爸爸也回来了,便和上学回来的小叔叔一起用奶奶做的糨糊贴,整个院子瞬间变得红彤彤的,分外喜庆。(白媛《青海下川口村春节民俗调查》) 春节必贴大红春联,但也有例外,福建云霄除红纸春联外,还有极少见的白头春联。白头春联是在对联顶端留长约二三寸白纸额头的对联,据说它与清初闽人抗清有关。其时清军入关,立足未稳,颁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法令,闽人不肯剃发,被杀者甚多,办丧事者家家贴白联,因为守孝人家,过年不能贴红对联,只能贴追思亡人的蓝纸白字对联。地方官府为粉饰太平,强令贴红纸春联,否则斩首。人们只得遵命贴红联,却有意在顶端留出一小段原有白联的纸头,以示抗议,后世相沿成为节俗。清代宫廷的春联是用白纸书写,因为宫中的大门都是红色,红白相映,更令人瞩目。 萧放著:《春节》,三联书店,2009年1月版;全书10万字,插图60帧;定价:36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叶涛]春节话“年”
- 下一篇:老北京过年琐忆(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