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08 《民俗研究》微信公众平 施爱东 参加讨论
我们把这些在同题故事中高频出现的、在故事逻辑上必不可少的母题,称为同题故事的“节点”。 下面我们依次对孟姜女同题故事的9个节点进行简单的逻辑分析。 1.秦始皇要修一座长城。这是故事的前提、悲剧的根源。 如果秦始皇不修长城,男主人公就无须逃役,不会被抓,孟姜女也不用寻夫、不用哭长城,整个故事无从讲起。 2.男主人公逃役。这是矛盾和冲突的起始。 说明修长城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单苦差使,男主人公是不情愿的、被迫的。因为逃役,所以男主人公需要背井离乡,于是才有机会他乡偶遇孟姜女,并与孟姜女结为夫妻,这才会生出后续的许多情节。 3.男主人公成为孟姜女的丈夫。这是故事的另一个大前提。 孟姜女和男主人公必须先有了夫妻关系,接着才会有孟姜女寻夫、哭城、殉情的后续情节。 4.男主人公被发现逃役,并被送往长城。这是必要的过渡。 如果男主人公没有被抓走,也就不会死,孟姜女也就不必哭了。那么,这个故事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说,孟姜女故事先验地注定了男主人公一定会被抓走,而且一定得上长城。 在许多短故事中,上述四个节点可以是隐性的,比如说,故事一开头就单刀直入其标志性事件:“孟姜女的男人在这边修长城,后来饿着了,饿着了就是饿死了,就因为饿死了,孟姜女才哭她丈夫啊。”虽然故事既没有交待谁要修长城,也没有交待男主人公是否愿意修长城、男主人公如何成为女主人公的丈夫等等,但故事是以承认前述四个节点为前提的,也即故事隐含了修长城这么一单事,隐含了男女主人公的夫妻关系,隐含了男主人对于修长城的抵触情绪以及被抓壮丁的事实。 5.男主人公死去,并被筑进长城。这是矛盾激化的决定性因素。 男主人公一定要死去,他不死,孟姜女哭倒长城就变成无理取闹了。男主人公的死,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合法性依据。 而且,男主人公死后不能葬到别的地方,一定要被筑到城墙里面去,只有这样,孟姜女才有必要“向城而哭”。否则,如果男主人公另有葬所,孟姜女就应该到男主人公的墓地上去哭,不应该跑到长城脚下来哭。如果不在长城脚下哭,长城就不会倒。这样,从空间上来看,孟姜女的哭就可以脱离长城这个中心点。那么,我们再往前推,就会发现,男主人公其实也没必要非得死于修长城不可,反正就是死,然后她老婆来哭,这样,他可以死于战争,或者死于别的灾难。同样,秦始皇也没必要出现了。整个故事就完全变样了。 所以说,只要“为死去的丈夫而哭倒长城”这一标志性的核心母题不变,男主人公就一定要死在长城,而且必须被筑到城墙里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色音]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述略
- 下一篇:[杨杰宏]纳西族口头传统特征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