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正月十五雪打灯齐鲁娃娃的花灯记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的习俗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而在小孩子的记忆中,元宵节的灯也是最璀璨夺目、最难以忘怀的。当然,童年记忆中的灯,并不是个个都那么精致,盏盏都那么明亮,有的只是用萝卜刻成,有的则是用粮食做成,观赏的同时还兼具实用功能,它们却同样能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满足。
    在元宵节来临之前,让我们重温这些关于灯的记忆,仿佛重新回到那些温馨的时刻……
    萝卜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每年的这天傍黑,我家住的小城,便顿时热闹了起来,人们都拥向街头、广场或公园,去观赏、品赞那些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花灯。我也随着熙攘的人群,看着,赏着,感受着满满的几乎要溢出来的欢笑、宣泄和扩张,而不经意间,又总会想起小时候,挑着一盏萝卜灯,为红红火火的元宵节凑趣的情景。
    那时的正月十五,我除了观灯,还很想有一盏属于自己的花灯,可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大人舍不得掏钱去买。在我的纠缠乞求下,母亲忙完这天中午的家务后,便会从菜案下面拣出一个红皮水萝卜,用菜刀拦腰一切为二,取下方的一截,再用水果刀把萝卜皮以里的内瓤一点点切挖出来。我在一旁用双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手中的水萝卜,像欣赏着大师们在精雕细刻珍品似的。不一会儿,萝卜便被挖空,形状像一个平顶大窝头。母亲在它上端锥出两个对称的小孔,系上一段纳鞋底用的麻线,在麻线的中央打一个结,再拴根尺余长的小圆木棍,空心萝卜内又倒上少许平时都省着吃的菜油,用浸过油的棉花细条作为灯芯。经过一番忙活,母亲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做的花灯就“大功告成”了。我握住小木棍,挑起萝卜灯轻轻抖动了几下,又用手爱抚着,上下打量着属于自己的心爱之物,心里流淌着一阵阵喜悦和幸福。
    到了晚上,草草地扒上几口饭,我便急忙点上萝卜灯,揣上过年没舍得放完的零星鞭炮,走出家门。这时,邻居的孩子们已聚在一起,炫耀着自己手中或买或自制的灯笼。拢在一起的各式花灯,透出点点红光,把张张小脸映得像熟透的小苹果。一阵寒风袭来,我那萝卜灯裸露的弱小灯火被吹得飘摇闪烁,我赶紧弯下腰,用手遮挡,小心呵护。那时候的冬季特冷,那真叫天寒地冻!不一会儿,小手就冻得生疼,便招呼小伙伴帮自己拿一下萝卜灯,赶紧把双手抄进棉袄袖子里暖和一会儿。猛然间,不知是谁,悄悄地把点燃的小鞭扔在大伙儿的脚下,即刻招来一阵叫喊和追逐。一不小心,谁的纸糊灯笼在躲闪中被里面的蜡烛引着了,立马是一声尖叫和着一片责怪与吵闹,手中只剩下一个灯笼骨架的那个小伙伴,一脸的懊脑,可也没啥办法,只好含着眼泪,无精打采地回自己的家。小小闹剧过去之后,伴着寒夜中的热闹和欢悦,我小心翼翼地挑着萝卜灯,喊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向街头走去,边走边不时地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爆竹,对着灯火点燃后,用力抛向远处,随着“啪”的一声炸响,便融入了空中烟花爆竹的大合唱之中。走得远了,萝卜灯似乎有些乏了,灯光显得弱小暗淡,我停下来,向上拨一拨灯芯,萝卜灯又恢复了自己的活力和光彩。望着晃头晃尾的灯火,就像顽皮撒娇的孩子,我心里乐了,浑身也觉得暖洋洋的。我挑着心爱的萝卜灯,与小伙伴们继续游荡在街头,仿佛要为各路的神啊、仙啊打好灯照好路,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给咱降祥赐福。(张洪志)
    纸灯笼
    在儿时的记忆里,偏僻的村落里是没有卖灯笼的,但家乡“元宵上灯”的习俗甚浓,无论家境如何,都要为孩子糊上一只纸做的灯笼。
    刚过完年,父亲就找来一些竹子,或削成片或做成条,母亲再把削好的竹条、竹片用很细的铁丝扎成骨架。灯笼骨架的制作最为复杂,也是灯笼制作的核心部分,既要结实,又要逼真。然后把彩纸裱在灯笼的骨架上,最后再贴上一些剪纸,灯笼立刻生动起来。最好看的当数公鸡灯笼,挺拔的身材,鲜红的鸡冠,五彩的尾羽,威风凛凛,栩栩如生。
    灯笼做好之后,我和弟弟总是按捺不住兴奋,围着灯笼欢呼雀跃,待大家品头论足一番后,母亲便用长长的竹棒给灯笼安上把手,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挂起来。看着墙上的灯笼,心里开始更急切地盼望着元宵节快一点到来。
    等到十五晚上,胡乱吃上几口饭,便拎着灯笼上街了,慌慌张张地出了门,才想起灯芯里还没倒油。在农村,平时炒菜都不舍得多放油,在点灯笼上却是毫不吝啬,灯笼里的油点没了还可以央求大人再给添上一些,这样的奢侈是农民少有的浪漫情怀。
    村后的山坡上是灯火最为集中的地方,无数个灯笼集结成一条长长的火龙,煞是壮观。我们这些小孩子小心翼翼地提着灯笼跟在队伍的最后,尽量让灯笼保持平稳,以免火焰倾斜而点燃了纸做的灯笼。虽然都很小心,但偶尔也会有灯笼被点燃,接着便有一阵惊叫和哄笑或远或近地传过来……
    从山坡上下来,已是深夜,村野的灯火只剩下星星点点,带着满足和兴奋意犹未尽地回了家,却怎么也睡不着,整夜沉浸在那灯火的快乐中……
    岁月如水般流逝,每当元宵节的锣鼓响起,那星月下的纸灯笼和着童年的快乐便浮现于眼前。我诧异于童年那简单的快乐何以具备穿透岁月的能力,为何至今还有着那样清晰的记忆?或许,简单的快乐才是人们最基本、最深邃的需求。(孙欣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