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正月十五雪打灯齐鲁娃娃的花灯记忆(3)


    正月十五雪打灯
    中国灯节,古久、 盛大。 出于对光明的 希冀,对幸福的期盼,将农历新年过后的正月十五,定为元宵(即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以灯为节,情意俱佳。而古来骚人墨客,以浓笔,蘸重彩,写灯火辉煌,尤其汗牛充栋。宋人欧阳修有《元夕》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写灯也写人,楚楚动人。同是宋人苏轼,写密州(今山东诸城市)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用对比法,两两相形,写杭州看灯,写密州看灯,两种光景,两样情怀,两项认知,曲尽其妙。
    同是过灯节,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仔细考较,可以说是异彩纷呈。风筝城潍坊,即先前的老潍县。晚清年间,有进士王之翰,笔底给上元绘景:“六九上元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集写人间灯火,繁如天上星斗。有进士梁文灿,其《蝶恋花》词,写白浪河畔灯彩,则是:“转眼上元灯节遇。度巷穿街、彻夜鱼龙舞。踏月归来天欲曙,枕边隐隐闻箫鼓。”其“度巷穿街、彻夜鱼龙舞”句,专写耍龙灯,神龙见首也见尾,好不威武雄壮。
    灯明火亮,所显示的是农业文明的凯旋。上元灯彩,辉映了良宵明月,活脱脱画出一幅原创的天人合一美景。我儿时的记忆是,小城还沉浸在新年氛围的余绪中,眼巴巴却瞅着天边一钩新月,不几日,一下子就圆了。而市井闾舍,各式各样的灯引逗着一颗颗小小心灵,难以入睡。行道树间,扯了长长的绳,绳上挂起彩灯笼,老虎灯、麒麟灯、老猫灯、花篮灯、荷叶灯,萝卜灯。其中荷叶灯,骨架用秫秸,糊框用彩纸,漂亮又便宜。打灯比亮的小朋友,荷叶灯最多。大大的荷叶,跳跳的烛火,手里擎着,口里唱着,大家比着。三比两比,一不当心,起火着了。一个哭,十个笑,齐声唱儿歌:“荷叶灯,荷叶灯,今儿点了明儿扔!荷叶灯嘛,哭无用!”刚刚泪痕狼藉的一张脸,顿时又喜泪闪烁。
    白浪河畔的故乡盛产风筝,还盛产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暗含意思是,如若头一年八月十五过中秋,有云彩遮住月亮,赏不到明月,那么,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度元宵,肯定是雪夜,雪打灯,亮晶晶。元宵之夜,少了明月,多了雪花。踏了厚厚的雪褥,发着咯咯的声响,大家挑灯串街。风声、雪声、鞭炮声,声声响彻;灯光、雪光、爆仗光,光光映照。不知道“八月十五云遮月”与“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何逻辑关系,但从记忆里推断,觉得至少“十拿九稳”。头年中秋,有云遮月,次年元宵,确是雪打灯的,往往应验。
    老潍城,元宵之夜耍龙灯,是传统古老的“保留剧目”。而上元灯节遇雪,又恰恰给耍龙灯的能工巧匠们以显示绝活的平台。龙灯耍到通济门了,龙工们把龙首高扬,让龙鳞闪光,呼啸而出。出龙门了,要过桥了,得“取水”了。嘹亮的唢呐,吹起了《将军令》得胜头回的曲牌,奔腾如瀑,排山倒海。而白浪河畔,大雪飘,彩灯明,人山人海,欢声雷动,此起彼伏。(陈正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