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齐守成:“七夕”节与“情人节”不是一码事儿


    
    外国友人在沈阳过“七夕” 李彤摄
    今天(8月26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齐守成告诉记者,民族传统文化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资源,为打造和谐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内涵。 
    沈阳著名民俗学家齐守成严肃提出,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文化”不能丧失,不应改变──
    今天(8月26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8月25日,沈阳著名民俗学家齐守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七夕”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它不仅歌颂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更要体现文化内涵。今天,借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有人提出将农历七月七日确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商家也纷纷加以炒作。我认为这是传统文化丧失自信的一种表现。从文化内涵上讲“七夕”节与“情人节”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七夕”节是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如果将它改为“中国的情人节”,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提法。
    齐守成介绍,“七夕”节原名叫乞巧节,最早起源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当时的人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这说明乞巧节是古人十分喜欢的节日之一。
    齐守成告诉记者,民族传统文化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资源,为打造和谐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内涵。历史上“七夕”节这一天,未出门的姑娘们一定要手绑彩线,乞求未来心灵手巧,以便过门儿之后在家里能拿得起,放得下。而近十年,女人同样是家务的主角,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然而在如今电脑技术盛行的网络时代里,离开缝纫机和手织衣物,虽然开始雇佣了小时工和保姆之后,现代化的设备不是也需要女人更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吗?
    齐守成表示,现代化生活虽然替代了一些手工劳动,但勤劳、手巧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另外,“七夕”节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外的重要节日之一,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品位,决定着我们一定要记住它,绝不能丢掉!因为,它与中国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息息相关,也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来源:沈阳日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