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闫德亮]早期民族融合与古代神话定型(2)


    三、众多图腾融会于龙
    以华夏族团为核心的民族融合,是文化融合,也是神话的融合,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图腾的统一与先祖的认同。
    远古时代,生存环境恶劣,先民依靠大自然养育得以生存,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水火动物植物等一切都有灵魂有生命,是由神灵主宰。于是先民就把这些自然万物神化为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山神、水神、火神、太阳神、动植物神等,并把他们视为自己的亲祖,在敬畏中加以崇拜,这样产生了神话,也产生了本氏族图腾。上古时代氏族林立,图腾众多,有羊、鸟、虎、蛇、牛等。中华民族最早得到公认的图腾是龙图腾,这应归功于太昊伏羲氏。
    东夷太昊部族的图腾是鸟,被称为东方鸟族。伏羲的最初图腾蛇,其形象是“人面蛇身”或“蛇身人首”。当伏羲部族与太昊部族融合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来聚集标识统一麾下部族。龙图腾超自然的力量及其丰富的内涵精神,使得龙图腾部族在发展中不断征服并接纳了其他图腾部族,致使龙图腾部族不断壮大。
    炎帝姜姓,“姜”字,从“羊”从“女”,其部族是从事畜牧业的,其图腾为羊。炎帝部发明农业后,其部族图腾变为牛,炎帝的形象是“人身牛首”。后来,黄帝族融合了炎帝族,炎帝的牛图腾也融会为黄帝的龙图腾。其实,炎帝也是龙裔,炎帝是其母任姒游华阳感神龙而生的龙子,其有一副“弘身而牛颠,龙颜而大唇”的龙相。其后裔蚩尤、夸父、刑天、共工、后土、祝融都是龙的血脉,都为龙的传人。据《世本》等对炎帝后代的统计,炎帝族姜姓的后代到先秦时代已发展成为有16个属地、建立了24个诸侯方国、繁衍出108个姓氏的大部族。
    黄帝是其母附宝在祈野感大电而生的龙子,有一副“人首蛇身”的“龙颜”。黄帝打败炎帝统一中原各部落后,为凝聚各部族也用龙作为新部族的图腾。尔后,其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子孙颛顼乘龙游、唐尧应赤龙、虞舜得龙图、夏禹是虬龙。黄帝后代遍布天下,从中原到南方、西方、北方,都有其子孙们在繁衍壮大,他们也把龙作为图腾。据《世本》等对黄帝后代的统计,黄帝的直系子孙到先秦时代已发展为有101个属地、繁衍出510多个姓氏的大部族(其中姬姓仅青阳一支就繁衍了432个姓氏)。华夏族成为中原大地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族。
    其实,在以炎黄二部族为核心的华夏族对其他部族的民族融合过程中,是以龙为旗帜,以炎黄二帝特别是黄帝为中心和血缘纽带的。经过融合,此前无数信仰其他图腾的部族放弃了原有图腾而改信龙图腾,此前无数小国小邦小族也都认同炎黄的始祖身份汇集到华夏族。华夏族不断壮大,龙的传人不断壮大。炎黄二帝遂成了华夏族的始祖,华夏族遂成了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
    四、夏商周“天帝观”揭开了神话历史化的序幕
    夏商周三代不仅从地域上包纳其他部族,而且还从意识形态上来统一他们,表现明显的就是进行神话的历史化。
    夏王朝建立后,掀起了狂热的祖先崇拜,把其祖先大禹视为神,并说他是黄帝的玄孙。夏人因其农耕生活而又崇拜社神。社神为谁,即句龙,也即是大禹。这样,夏王朝就把社神与祖神合起来来祭祀。夏人认为它们的王朝来自“神”,也即来自“帝”或曰“天帝”,由是也产生了“君权神授”的“帝统”观念。他们以天帝之子自居,其目的是用血统理论支持其世代相传的“家天下”的合理性。
    殷人同夏人一样崇拜祖先并把祖先视为神。殷人又因属东夷部族而崇拜天神。在殷人那里,祖先与天神也合流了。殷灭夏之后,全面改变其制度,但却继承了夏人的血统观念。首先,他们也仿夏人的样子在自己君王名字前面都加上一个“帝”字,用以说明他们才是上帝的子孙,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和一切事物的管理者,理当拥有整个天下和一切特权。其次,他们大肆宣扬作为天帝之子的合法性,宣扬天帝对他们的种种佑护。殷人对神的崇敬和自认为是神的后裔,其目的是换取国家的安定,以维持一姓天下。正因这种血统意识,殷人自以为有天神(始祖)的保护才有恃无恐,当西伯文王大肆扩张领土而威胁殷人利益时,纣王却毫不畏惧,声称“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
    周人在取代殷商王朝之后,认识到上帝的佑护也并不能永葆政权永驻,明白了天道有常也无常,天道所佑者唯有德佑民之君。为了改造商人的“帝子”说,也为了警示历代君王,周人创造出“天命”理论:王权虽受之于天,但要懂得保民以得天命。从今天所见到的周人文献中,虽有时也杂用“帝”字,但多数则称“天”字。对此,刘起釪先生曾做过一个统计,结果是:《周书》诸诰,共用“天”字112次,但也同时用“帝”字25次;《周易》卜辞用“天”字17次,用帝字1次;《诗》中神意之“天”用106次,“帝”字用38次;而金文中亦“天”字多于“帝”字⑥。周人的“天命”说与商人的“上帝”说相比,乃一大转变。由于受夏人和商人的影响,周人依然没有完全抛弃“帝子”的身份与地位,所以周人在追述自己的先祖后稷的出生时说他是其母姜原“履巨人迹”(《史记》)所生,还赞美说“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经·大雅·文王》)。然而,周人的“天命”说与商人的“上帝”说相比却越来越虚幻,因此,在后天的有意改造中,殷人的“上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了,而虚幻的“天命”却进入了周人的文化系统之中,在这里,我们见不到神格英雄,远古的部族始祖神(包括后稷)从头到脚地变成了有血有肉、有德有行的人化始祖,仅仅保留了一点点感生的尾巴。周人的“天德”观念不仅使远古神话从形式到内容发生蜕变,而且在殷人的血统观念基础上补充了道德观念,影响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和史官心理。《礼记·表记》载孔子语:“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由尊神事鬼到近人而远神,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却是改造神话行动的先兆。
    夏商的“帝子”观与周人的“天命”观,都强调与“上帝”的血缘关系,都是出于维护其家天下的需要。“帝子”观为后天五帝系统的形成拉开了序幕;“天命”观让上古神话中的大神们的神性特征慢慢淡化,从而让众多的神话英雄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类始祖,成为古代神话历史化的一大契机,也是春秋战国之际神话文化改塑运动的先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