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3)


    第三,是历史伦理的教育。我们传统节日有非常深厚的伦理内涵,历史伦理教育在中国传统节日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主要表现在清明与端午两个节日上。我们说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伦理结构,我们利用这个结构做我们的伦理教育。清明节是祖先祭祀的日子。
    其实在古代祭法中,除了家族祖先应该祭祀外,还祭祀对人类群体的生存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物。比如重要的文化创制者(黄帝、伏羲等)、能够抵御大灾大难的重要人物。我们今天尤其能深刻的体会到大灾大难对人类的摧残,这些积极抗灾抗难的重要人物都是我们尊重的对象。还要祭祀抵御外敌而献身的先烈。因此清明节,除了对家族祖先的纪念,还要对许多有功德的人进行纪念,对这些人物的纪念都体现在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中。在历史时代对这些人物的纪念都选择在一个特殊的时间,但现代社会把这些祭祀都浓缩到清明节,这是一个新的传统,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比如清明公祭黄帝。民国时期,孙中山专门祭祀了黄帝。祭祀黄帝的意义非常重大,民国建立之初,需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柱,于是找到黄帝。孙中山在民国初年发表《祭黄帝陵文》指出:“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世界文明,惟我有先。”这是当时的情况,我们讲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就是从从黄帝说起。毛泽东在1937年祭祀黄帝,写了《祭黄帝陵文》长文,动员民众抗击外敌。希望黄帝能保佑中华子孙。每当民族危难的时候,举行黄帝祭祀尤为重要,祭祀的时间都是在清明节。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过中断,现在是由国家副委员长来主持国家公祭。还有海峡两岸的共同举行的公祭。其他如伏羲、女娲、大禹等都有相应的祭祀仪式,不一具述。
    清明节除了祭祀先祖之外也有对先烈的祭祀,我们看到在建国后对先烈的祭祀也是非常重视的。清明节的扫墓我们印象很深。中宣部通知:“节日期间,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实际上就是教育我们要有感恩的心情,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基业,是我们的先烈给我们开辟的太平。端午节同样是一个追念先贤的节日,我们一般称端午节是“粽子节”、“龙舟节”,但是还有称“诗人节”。所谓诗人节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的祭祀不是一直就有的,是在南北朝一个分裂的时代里出现的。为什么要在分裂的时代来祭祀屈原,因为屈原有非常高尚的人格,有伟大的爱国情怀。大家知道,以前端午节祭祀的不仅是屈原、还有伍子胥等,但所有的人物比起来,屈原的人格最符合历史伦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在节日发展的过程中,就想起了屈原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传统节日传承到今天的时候不应该忽略这样一个主题。我们今天弘扬爱国精神,就应该强调对屈原的祭祀、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忠诚国家的高尚品质,具有很强的历史伦理意义。 在追怀屈原爱国的情怀时,我们可以受到教育。所以说传统节日里面的历史伦理教育,有利于培养人们乐于奉献、勇于为国牺牲的高尚的情操。我们不能低估民俗节日的这些祭祀内容。其实这些教育会潜移默化在人们的意识之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假如我们在这个方面不作为或者是轻描淡写,那就是我们的失职。我们不要批评年轻人不懂规矩、忽视伦理,其实责任在我们年长的一辈身上,我们曾经破坏或者中断了这样的文化传承,现在是我们反思并补偿的时候。
    第四,自然伦理的建立。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自然伦理在我们平时的节日里表现的不太明显,但这正应该是我们未来节日发展所要有所遵循的。我们应该利用传统节日这样一个机会跟自然沟通,建立跟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关系。实际上我们传统节日里面也有这样一些因素,比如传统节日强调天时与人时的协调。什么是天时,就是自然的时令、季节。我们最开始所有的节日都是依据天时的。我们的春节是靠近立春,我们的端午是靠近夏至,我们的中秋是靠着秋分,我们的腊八是靠着大寒。每个节日都基本靠近一个节气时令,以四季时令为基础。传统节日常常有向天地万物神灵祈福的内容,这些神灵其实都是自然的化身,人们对神灵的礼敬,也就是对自然的尊重。人们通过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的神灵祭祀,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同时我们顺时而动,因时耕作播种,使人的生产生活节奏与自然节律协调。在节日中人们可以通过登高、踏青等野外活动来建立良性的天人关系。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在传统节日中表达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与观念。
    我们希望能充分开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效培养情感忠贞、志向高远、道德高尚的中华文化传人与新型国家公民,也就是既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也有新的科学思想的“新人”。梁启超在上个世纪初提出“新民”说,我认为在当代中国也应将培养“新人”提到应有的历史高度来认识。
    [作者简介] 萧放(1960-),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