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巫与医[1](5)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6:11:40 中国民俗学网 钟敬文 参加讨论
[31] 羬羊,见上条郝氏注。萆荔,汪绂云:“此亦是处有之。今犹沿用治心痛。薰草,近日民间尚信为除秽已疠之物。 [32] 例如英吉利人,以为硼酸和一种发酵粉使丈夫吃了可致不变心。我国古代尤富于此种思想。稽叔夜所谓“合欢捐忿,萱草忘忧”便是一个极好例子。 [33] 不迷,当为“心不迷惑”之意。汪绂云:“言服其花,能明目也。”非是。 [34] 郝氏引高诱《淮南精神训注》云:“劳,忧也。” [35] 骄,郭云:“或作骚。骚,臭也。”但不骄,自亦有说,不必定作“不骚”始通。 [36] 服之不霆,郭曰:“不畏雷霆霹雳也。”吴任臣曰:“按:《御览》作服者不迁怒。刘凤《玄览篇》云:“服之不畏霆。” [37] 小川琢治氏已颇发此论,又月 出 月 出 ,养之可以已忧。近人邵瑞彭氏,疑“养”为“食”之误。(见《国学丛报》第1期第1册),哸颇近理,然未必然也。 [38] 例如蘨草,服之能使人(大概指妇女)被爱于人之类。(为什么服了这种草有此效力呢,我以为大约因在它是天帝之女所化的缘故吧。) [39] 例如肥遗可以杀虫(《西山经》);天狗可以御凶(《西山经》);沙棠可以御水(《西山经》);芒草可以毒鱼(《中山经》);芑可服马(《东山经》),以至鳛鳛可以御火(《北山经》),非鱼可以御兵(《中山经》)。 [40] 吴任臣云:“《水经注》引此,巫真作巫贞,巫礼作巫孔。”杨慎均薻亦云,巫孔为十巫之一。又《同姓名录》(敬文按:明人余寅著)云:“开明有巫履,丰沮有巫礼,恐是一人。” [41] 段氏“十巫”记载,见于《酉阳杂俎·诺皐记》上。原文云:“大荒中灵山,有十巫,咸曰即朌(《山海经广注》引作盼)、彭、姑、具、礼、抵、谢、罗。(据《四部丛刊》影明本)。此语似抄袭自《山海经》。咸曰当作曰咸。又余氏《同姓名录》疑《海内西经》与《大荒西经》有两巫咸,两巫抵为非一人,所以叠见而各处一山。这是由于余氏不明白此种经文,非一人所记,且所根据的是同一来源而语略异的“民间传说”的缘故。 [42] 见罗氏《路史》。 [43] 见《归藏》(《经典集林》辑文)、《南华逸篇》(吴氏引)等。 [44] 也许有人要说,巫彭既然是巫医,为什么在《吕氏春秋》等书中,却与作“巫”的巫咸分举呢?我们要知道,吕氏这种文字,是根据前代所流传下来的传说写的,时代既远,情形自趋隔阂;于是所传所写的,有时难免变了原来的面目。在一些较古的记载巫彭的文书上,都只泛言他“作医”,而没有具体的事实。照一般的文化史看来,先史时代(Pre-historic Age)的医事,大都为巫人所主持,这是观于现在世界上许多文化尚未发展的野蛮部族, 可以得到确切的证明的。巫彭等之为初古传说中的人物,是无大可疑的事。所以我们说他是个巫医,并不怎样武断。 [45] 例如苏子瞻《潮州韩文公庙碑》云:“讴吟下招遗巫阳”;王世贞《挽歌》云:“仰问巫阳师,安能为我权。”等等。 [46] 见《路史》,据吴氏引,文云:“黄帝命巫阳主筮。” [47] 《招魂》云:“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序之。巫阳对曰,……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巫阳焉。乃下招曰……”由这段文字看,巫阳是一个巫医十分了然。盖许多野蛮民族,其巫师治病,大多先卜筮(或用其它相似的方法),以求其病因(例如灵魂被人摄去,或魔鬼作祟等),然后以法术或宗教的仪式解决之。如巫阳所为,正与此种做法吻合。 [48] 我颇疑心巫咸、巫彭、巫阳、巫妨(或作方)等是由一人或两人的故事演化出来的。因为他们不但同与巫医有关,名字的声音也相近。在传说中,这样的演变是很平常的。 [49] 郭氏语虽不足尽据,但亦有可供参考的价值。又所谓“巫山”者,《山海经》中颇不一见。 [50] 本经文之前,有如下数语:“有荥山,……黑水之南,有玄蛇食尘。”其所谓“玄蛇”恐与本条的司此玄蛇的“玄蛇”为同一物。 [51] ,涂,吴氏云:“《外庵外集》作 。 [52] 上条见《大荒南经》,本条见《大荒西经》。 [53] 见《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54] 王、马二家之说,但从释《素问》原语的立场看,马说似较妥当。 [55] 参看《异法方宜论》篇、《九鍼十二原》篇、《血气形志》篇(以上《素问》),《玉版篇》、《官能篇》(以上《灵枢》)等。 [56] 从考古学上看,先史时代,以兽骨和石制作鍼类似并非如何稀奇的事。 [57] 南朝时候。王僧儒对金元起已说过如下的话:“古人当以石为针。《东山经》高氏之山多针石。璞云:可以为砭针。季世无嘉石,故以铁代之耳。”(《南史·王僧儒传》)古代以石为针的揣想甚是;但其代以石,以为由于季世无嘉石之故,则未必然吧。 [58] 见近人编述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砭石条。 [59] 例如以石为鍼,恐不能磨得十分纤细(自然同时也受制于技术幼稚之故),不如金属之易于制成小件。又如,因时代的前进,一般对于医学的知识,也有由粗略而详细的趋势。这些,都怕于后来“砭”、“ 鍼”分用之故很有关系。“砭针”或误作“砥针”。此依毕沅等引《南史》改正。 [60]见《异法方宜论》篇。 [61] 《素问》、《灵枢》等虽托名黄帝,但其书的产生,必在“阴阳说”等风行之后。姚际恒氏以为秦汉人所作。然否固待细论,但其非远古之书是很明白的。《山海经》既非夏时书,且作者也非一代(详见拙作论此经著作时代篇)。但至少最早部分,当写在《素问》等之前。所谓“抄袭”,并非绝不可能;但从两者文语间比看,似无怎样可疑的痕迹。 【上传说明】文中“■”表示原字为或甲骨文,或为生僻字。请对照原书。 (来源:钟敬文著:《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巴莫曲布嫫、康丽编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