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启耀德费尔]巴西1938:列维-斯特劳斯与当地摄影师的不同视角(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6:11:15 中国民俗学网 邓启耀 德费尔 参加讨论
注释: [1]本文的主要学术资源,来自我2008年邀请法国亚威农艺术学院人类学系德冯特教授来中山大学讲学时的内容和我们之后的讨论。这些问题成为我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视觉人类学”课上必讲的一个案例,其中部分内容纳入了相关教材(详见笔者著《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编著《视觉人类学导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为了使这些问题不仅仅保留在课堂和教材中,征得德冯特教授同意,我拟设了一些讨论议题,把他在讲座中的部分内容和我在不同场合的表述,按这些议题进行补充并整理成文。文中德冯特教授表述部分的法语翻译为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学生张洋,笔者做了一点中文文字方面的修改。 [2]参看梅索斯兄弟纪录片《灰色花园》(1975),见张同道编:《经典纪录》(16集)。北京:中央电视台,2002。 [3]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王志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4] Lévi-Strauss Claude, Saudades do Brasil:a Photographic Memoiri.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4. [5]Lévi-Strauss Claude, Saudades do Brasil:a Photographic Memoiri.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4. [6]Lévi-Strauss Claude, Tristes tropiques, Paris, Plon, 1955. [7]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43页,王志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8]格尔兹:《文化的解释》400-401页,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格尔兹:《文化的解释》402页,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489页,王志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11]Split Representation in the Art of Asia and America. 1958。见伯克:《图像证史》246页,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格尔兹:《文化的解释》397页,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据网络上一个叫“弗洛伊德事业”小组的成员关于弗洛伊德的“本我”的讨论,认为这个翻译是国内学者一个普遍的误读,弗洛伊德的“Es”在《标准版》中被译为拉丁文的“Id”,对应的英文单词就是“It”,第三人称单数的它,所以更准确的翻译应该为“它我”,而且拉康正是用“Es”来命名主体。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70460/ [14]De Luiz, Castro Faria.Another look:A Diary of the Serra Do Norte Expedition.Translated by David Rodgers.Editor Ouro Azul,Rio de Janeiro, Brazil. 2001. [15]格尔兹:《文化的解释》400页,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6]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32页,王志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17]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编印:《跨越世纪的影像――鸟居龙藏眼中的台湾原住民》,1994。 [18]Lutz, C.A. and Collins, J.L. The Photograph as an Intersection of Gazes:The Example of National Geographic.p370-371. Edited by Lucien Taylor: Visualizing Theory: Selected Essays form V.A.R.1990-1994.Published in 1994. Routledge, New York. 1994. (本文刊于:《民族艺术》2016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