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莉]艺术田野工作方法中的文化思考——以长角苗人的艺术考察为例(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0:11:51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 2009-0 方李莉 参加讨论
通过考察我们看到的是,通过艺术系统可以把意义符号化。图案的装饰符号能够根据对宇宙主题的描绘方法将长角苗人世界观的不同方面分离开。这些图案不是在它们所表现的意识中取得力量,而是来源于表达它们自身的能力—它们交流的能力。毫无疑问,这些图案也具一种美学的特性,这就是艺术的第一形式。由于它们也是,甚至就是一种书面语言,所以它能够吸引人们的,不仅是他们所表现的图案形式的本身,还是将他们的意义世界寓形于物。因此,研究这些纹饰,是我们理解长角苗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之一。 六、长角苗人的声音艺术 长角苗人的图像艺术主要是刺绣在其服饰上的,因此,我们对其服饰上纹饰的文化意义做了深入的考察。并从中了解到,其不仅是服饰上的一种装饰,更是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一种公共符号,是用来记录历史和传递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体系的一种交流的媒介。 正如前面已叙述过的,一个群体的公共符号和用于文化交流的媒体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在长角苗的文化体系中,不仅有图像的符号还有声音的符号,而其在声音的符号中似乎更有优势,并且主要是由男性们来表达和来传承。 所有的声音符号,也就是声音艺术,主要是以音乐、歌曲和散文诗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在人类学家们的考察中,丰富的声音艺术比起充分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其分布要广的多。例如,布须曼人和东部爱斯基摩人留下的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很少,但他们的文学作品却甚为丰富(11)。我们所考察的长角苗人也一样,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艺术价值的生活器具很少,但他们的歌和他们所吟诵的散文诗却很丰富。长角苗人的歌有酒令歌、孝歌、开路歌、棍棍歌、山歌、送客歌等。其中酒令歌是用来传承历史的,或者叙述神话的,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全是用古苗语来语传唱的。一般是在举行婚礼或葬礼时唱的,谁能将这些酒令歌唱完整,谁就是寨子里最有“文化”或“学问”的人,因此,在婚礼或葬礼上,不同家族或不同寨子的人会进行比赛。有的歌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是吟诵,与其说是歌还不如说是散文诗,如在葬礼上唱的开路歌就是如此。有关长角苗人音乐特征以及乐器、乐谱方面的专业研究,是由考察组成员崔宪研究员所做的,他是我们考察组的音乐专家,在这里笔者只是就其歌词的考察谈一些认识。在考察时,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从艺术角度来考察的声音符号,主要是在特定场合或仪式中的音乐演奏与歌唱表演,如果扩大来看,其中不仅有歌唱,还有吟诵、念咒语等。笔者认为在考察中,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表演者和歌唱者的身份,因为这种身份代表着一种权利和义务。在许多的社会中,表演和歌唱显然是政治和社会知识的一个有力装备。甚至有学者认为表演精彩节目就是参与社会行为,而参与社会行为就是致力于个人价值政治学——可转换成为更高层次的权力语言(12)。而且在研究中,我们不应将歌唱与表演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是一种社会环境来理解,是一种由声音符号构成的文化空间。每个参与者和表演者都在这个空间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而这一位置代表着等级、权利与个人价值,是一种社会结构模式的体现,也是一种政治制度的体现。 如果说长角苗的女性,很小就要开始学习刺绣的话,这里的男性则很小就要开始学习唱歌。因为在长角苗的文化是以男性占主导的,而男性中无论是担任总管、松丹(祭师)、祭宗、族长、弥拉(巫师)等寨子里的重要角色,都必须会唱歌,因为对于长角苗人来说,只要在正式场合,只要是表达重要的事情,只要是举行重要的仪式等,都必然是用歌来表达。 据笔者当时的考察,在长角苗的文化中最主要的,能在其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的人,如果以寨子为单位的话,最高行政长官是村民组长(好几个寨子才能组成一个行政村,而其中的寨子则被称为村民组),这是官方的,由政府任命的。另外,能在其民间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总管、松丹(祭师)、祭宗、族长、弥拉(巫师)等人,这些人是长角苗中的文化精英,我们的考察主要是以这些人为主。这些这些长角苗人中的文化精英首先要是歌唱家,然后才是是其他。在这里我们听到的歌曲,不仅是一种审美更是一种功能和一种权利。正如亨利?金斯伯利所认为的,(艺术)“才华”的分配具有可预见性,它以权利和结盟为基础,而不是基于明显的美学标准。他指出,(艺术)“才华”十分类似与埃文思?普里查德的努尔人的“神灵”,它通过社会等级划分进行折射。也就是说,审美的标准有一定的自身规律,但也难免会有一定的政治权利的垄断性。 在考察中笔者观察到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角色的男性,他们在不同的仪式中所要唱的歌或所要吟诵的咒语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些歌和咒语只有通过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下才能歌唱或吟诵。 如:1、“祭宗”:在考察中当我们寻找寨子里传统的最高长官——寨主时,寨子里的老人告诉我们,即使在国民党时期,寨子里也没有寨主,实行的是保甲制,最高行政长官是甲长。但每一个寨子里都有一个专门主持祭山仪式的长者,苗语叫“祭宗”,他和村长、甲长不一样,他不属于官方的行政官员,他往往是一个家族的“松丹”(在后面会详细介绍)。“祭宗”和“松丹”的不同之处是,“松丹”只是一个家族的祭师,而“祭宗”则是整个寨子的祭师。当祭宗要有条件,第一,其家族一定是最早到这个寨子里来的;第二,必须要上四十岁以上,有一定的年纪;第三,是能干,庄稼做得好;第四,是为人正直,在群众中有威信,一旦被选上就是终身制一直做到去世。虽然没有行政权力,但在寨子里却很有威信,如有什么纠纷不能解决,他可以出面调停,最重要的是每年3月3祭山时,由他主持,由他封坛。封坛时要由他吟诵咒语,寨子才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2、“松丹”:所谓的“松丹”,就是能够是通晓自己家族历史和每代祖宗姓名及亲属称谓的人,同时也是主持各种祭祀和葬礼的祭师。在苗族民间,祭师同时又是歌师,凡是能主持祭祀活动的祭师往往要有几天几夜都“唱不翻头的歌”。因此,他们是长角苗重要的文化传人。“松丹”是苗语,“丹”在苗语中是“鬼”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通晓的人和事都是死去的人和事,因此,其称呼就和鬼连在了一起。而“松”是头目的意思,也是被尊重的人的意思,两个字连起来应该是鬼师。松丹一般是从小培养,每一个家族都会选几个记性好又聪明的少年来学习,首先要背祖先的名字,要学会怎么祭祖,怎么主持葬礼,怎么唱酒令歌、开路歌等。在长角苗的寨子里,祭祖是每个家庭的常备功课,不仅是过年过节,搬家等,就连平常有点好吃的,也要祭祖,松丹主要负责的是整个家族的祭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唱歌是其中最重要的功课。 3、总管:在长角苗人的观念中,没有什么比葬礼更大的事情,如果一位老人死去,十二个寨子的每户人家基本都会有人来参加,长角苗十二个寨子四千多人,一个葬礼人多时可以达到两千人。在这么大的仪式中必须要有一个能全面主持的人,这个人叫总管。当总管的人很重要,他必须要懂得十二个寨子的规矩,以及不同的亲属关系,还必须会表达,会唱歌。在葬礼中的每一个仪式基本都是用歌来表达的,当主人将丧事委派给总管时,总管要用歌来表示承诺。当不同家族的客人来吊孝时,总管要回用歌声来迎接客人。当客人们在寨子里住下后,总管要代表主人,挨家挨户地去看这些客人。这种看不是普通的看,必须要熟悉客人的身份以及其与主人家的关系,还要以唱歌的形式来对话。同时还要接受死者家族不同支系客人的刁难,这种刁难时以对歌的形式来进行的。实际上所谓的会唱歌,就是通晓本民族的文化,而这正是总管必须具备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