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绮]灵宝道情调查报告(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42 学苑出版社网站 张绮 参加讨论
四、灵宝道情戏的剧目 (一)传统戏 1.湘子戏:《大堂教子》、《送饭》、《越花墙》、《高老庄》、《经堂会》、《算卦》、《拷打林英》、《朝阳任》、《卓威山》、《西山观景》、《湘子点瓜》等。 2.取材于二十四孝故事的道情戏:《郭巨埋儿》、《丁兰刻木》等。 3.其他:《天官赐福》、《四季风》、《八仙庆寿》、《张廷贵奉母》、《女中孝》、《槐阴树》、《白杨山》、《三世因》、《八岔诗》、《和家论》、《断乌盆》、《七姐下凡》、《金山寺》、《收青蛇》、《白蛇传》、《忠义堂》、《秦琼打擂》等。 (二)移植戏 1.生活小戏:《吃油馍》、《吃烙馍》、《尿床》、《三怕妻》、《小货郎翻箱》、《小二姐做梦》、《断钱》、《争夫》、《扯花子》等。 2.武打戏:《桃花扇》、《通天火》、《雷音寺》、《火焰山》、《上梁山》、《瓦罐寺》、《安禄山》、《收火龙》、《泗水关》、《出社火》、《火烧绵山》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八岔诗》与《和家论》这两个戏,戏词文雅,用典颇多,很可能是当地知识分子所作。 此为不完全统计,因为有些戏由于唱词过于文雅,难学难唱,加之时代久远已经失传,另外艺人口述中难免遗漏个别剧目。这里面既有本戏也有回戏,本戏一般演两三个小时,回戏演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五、灵宝道情的特点 灵宝道情的唱腔音乐属乐曲系,是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的混合形态。它包括基本唱腔和附属唱腔两大类。基本唱腔的唱调之间有着明显的统一因素和板腔变化特点,但其板式尚不完备,不成熟,还保留有曲牌音乐的名称和特征。其做法是将某些曲牌分设为“官”、“梅”两个基本调,以适应不同情绪之需要(“官”调表现平常的或高兴的情绪,“梅”调表现哀愁的情绪,两调同属徵调,相当于现在G调音阶)。如[官孩子]、[官飞调]、[梅孩子]、[梅飞调]等。附属唱腔则是典型的曲牌,如[皂罗袍]、[大红袍]、[金钱]、[钉缸]、[两头马]、[挂金锁]、[劝世歌]、[暴眼]、[滚皮]等。 灵宝道情的每个小唱段称为“一联”,一联又可分为首环、中环、和尾环。每环结尾处要有一个一唱众和的拖腔,这种一唱三起波的唱法是徒歌道情的固有结构,是道情的古老传统。“徒歌道情只有渔鼓、简板,没有丝竹乐器的伴奏,故以‘起波’这种一唱众和的形式形成其段落感。”(武艺民1997:302) 演唱时,一人主唱(如果是坐摊道情,则打渔鼓简板者主唱;如果是皮影道情,则操皮影者主唱),其余人各持乐器分角色演唱或帮腔(吹笛子者不唱)。最先上场的角色要先根据自己的身份或剧情吟一首诗,叫上场诗,然后才开始演唱。如“韩愈”上场诗曰:“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不读万卷书,焉能伴君王。”“郭巨”上场诗曰:“一担黄芪一担参,十家路口试人心。黄芪卖完参还在,世人认假不认真。” 六、灵宝道情艺人的班规习俗 灵宝道情艺人敬老子和八仙,他们说老子是他们的师爷,八仙是他们的师父。道情的乐器也传说是八仙所留,所以灵宝道情还被称为“八仙乐”。每逢初一、十五、春节都要给老子和八仙烧香磕头。演出前,班主必须先敬过老子和八仙,然后将黄裱点着绕场一周清场。演戏的顺序是先武戏后文戏,先本戏后回戏。如果是敬神的戏,最多只能唱《天官赐福》、《四季风》这两回戏。 在过去,道情艺人都很清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老子和八仙的传人。他们表演时总是穿戴整齐,闭目端坐,而且非请不去,从不走街串巷去卖唱。人们对道情艺人也很尊重,不称戏子,而称先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