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高密民间美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50 民俗学博客 钟敬文 参加讨论
·谣俗蠡测十七· 看了高密县民间美术收集品展览,从心里感到高兴。你们在挖掘抢救工作方面做的三件事情,都做得好,做得很及时。挖掘品种样式、发现艺人,这两件事是在于保存传统文化;第三件事,培养新手,就不仅是保存固有文化问题,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有了接班人,能使传统的东西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发展和前进。 民族文化的保存,发展和前进,关系到能不能正确、有效地汲取和消化外来文化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活在世界上,采取与世界文化隔离的办法,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这样做,不仅自己的文化不可能得到迅速发展,而且也不可能正确吸收和消化外来的新东西。这里有一个辩证关系。为什么在封建时期的汉唐时代,特别是唐代,文化有相当的发展?这与交通西域、开辟海道通商,吸收别的民族的文化有关系。或者说,这是使它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今天实行开放政策,改变过去的文化封锁状态,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在开放过程中,外国的东西不但要进来,而且会冲过来,涌进来,像潮水一样。假如我们固有的东西不能保住,不能在自己的根基上发展前进,那么,至少在文化上可能成为外国文化的附庸。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相当丰富的多民族国家,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允许的。任何一个缺乏自己文化的民族,不管它在物质方面如何“发达”,它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必然成为外国文化的俘虏。其结果,无疑是悲惨的。当然,我们一方面要接触、吸收外国的好东西,特别是科学技术,即使一般的生活文化,只要是好的,就拿来作为我们的文化补养,这是我们的需要。就是说,在接触中要得到好处,目的十分明确。另一方面,还要警惕和抵制那些腐朽文化的侵袭。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东西,或者说,自己的好东西没能保存下来,不去发扬光大,要想抵制外国文化中的不好的影响,那也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有些国家有着可资借鉴事例和教训。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输进了大量的美国文化,许多学者都去过美国。连国民日常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几乎把他们原有的文化都挤掉了。日本现在的朝野人士很重视他们原有的传统文化,如鼓励学生们去欣赏传统的歌舞伎等,目的就是要求他们的人民和青年,脑子里能时常记挂着本民族固有的东西。现在法国的文化界人士也很重视保护他们固有文化的工作,抵制美国文化的侵袭。这里我只是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外国文化的输入和中国文化保存的关系。 仅从民间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我们实在是一个非常富有的民族。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一个海洋。这个海洋,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它。利用不仅是保留过去的东西。保留,当然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使它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作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支柱,进而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没有这个基础,创造的新东西就没有根。民族化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发展民族文化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意义也就不大了。民间美术,是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年青时就比较重视它。记得在三十年代,我在杭州开了一个“民间绘画展览会”,展出民间木刻印画和神祃之类。仅在浙江一省,随便收集一下,就是3000多件展品。收集到了,我们看到了,也就知道了。从全国范围讲,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知道的要多得多。比如高密的扑灰画技术,我就没有听说过。 一滴水的意义是不能低估的。一个高密县在短时期就搜集到30个品类,1000多件物品。这次进北京展出,尽管不是它的全部,也已经是很可观了。1000多件,与我国拥有的这方面藏量相比,当然是很少的。但是,你们不但显示了本身的工作,还起了带动作用。如果各个县都能想想:“我们县也有许多好东西啊!为什么我们不收罗、不挖掘,不展览、不整理呢?”那就好了!关于今后的工作,希望你们一方面继续挖掘作品、发现艺人、培养新秀;一方面把收集来的作品,不论多少,分类编目,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照相、录相等,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然后编成目录,传播出来。传播不仅表示工作成就,也是一种带动作用。同时,假如有两三位同志进行适当的研究工作,意义就更大了。本地人研究本地的文化物产最方便,最有利。民间艺术是一个地区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民间美术与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人民的社会组织以及其它文化方面,构成一个地区完整的文化整体形态,它并不是孤立的东西。有些外国学者所谓“地区文化研究”,是有道理的。高密县的人研究本县和附近几个县的民间美术,由于范围小,容易看清它们的文化关系,由于他们从小在那里长大,熟悉那里的一切,便于纵横联系地思考问题,这容易取得好成果。即使只侧重研究某一个方面,也容易取得成就。若能从本地的特点中摸索出规律,揭示出内在联系,即有一定的典型性,对全国也有意义。这个要求是否太高了?按我国文化工作发展的需要,大概也不算太高吧。希望当地文化工作方面的负责同志考虑。 我的发言,只算是打边鼓,表示一点支持的意思。再次向你们表示敬意。对首都博物馆给予的支持,我也要表示感谢。他们虽然创始不久,但对风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方面表现出来的热情,我是很感谢的。记得解放初期,一再提倡过民族化问题,只是时高时低,有时声音响点,有时就没有说得那么热闹。不管怎么说,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研究民族化问题,作为一种事业,它的发展,确实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互相支持的。 1984年6月16日 【1】本文是1984年6月在“山东高密民间艺术展览”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廉晓春、孙健君同志根据记录整理,原载《民间工艺》创刊号,1984年10月。) (钟敬文著:《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巴莫曲布嫫、康丽编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司南]接地气的古剧研究
- 下一篇:[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