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纬]就算在潘多拉星球,也要遵守过渡礼仪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46 南方都市报 2011-03-14 11:0 张经纬 参加讨论
电影《阿凡达》中,误打误撞进入奥马地卡雅部落的杰克,获得机会跟随部落公主妮特丽 学习当地部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看他有没有与部落和谐相处的可能。就这样,杰克开启了他的“礼仪”之门。 《过渡礼仪》,[法] 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著,张举文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版。 纳维人说每个人都出生两次 “纳维人说每个人都出生两次,第二次是你在族人中取得永久地位的时候”,当奥马地卡雅部落公主妮特丽用白色颜料,为人类的阿凡达战士杰克·萨利全身绘上图案时,杰克心中默念着这句话走入了奥马地卡雅部落的议事厅。 “你现在是奥马地卡雅部落的新成员了,是我们族群的一部分”,酋长说完这句话将双手按在杰克的肩上,接着是公主,部落的女巫,地位较高的成员,所有成员,都将手按在他的肩上,层层叠叠,如水波绽开———经过这个仪式,杰克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艰难考验后,终于成为奥马地卡雅部落的一员。 不知杰克·萨利的扮演者,或是《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否想到过,这个仪式,有一个标准术语:“过渡礼仪(L esR itesdePassage)”。这个名称来自法语,它的发明者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一位叫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法国学者,尽管他有一个荷兰语名字。实际上,这个术语就来自范热内普的同名著作《过渡礼仪》。 范热内普第一次出版这本书距今也已有101个年头了。译者张举文先生的“代译序”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倘若一本小书在沉默了五十年后被译成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百年之后又被译成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会是本什么样的书呢?”前者指的是1960年代出版了英译本,2010年末出版了中文本,这么漫长的跨度,一则说明这本书的影响深远,当今最著名的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评价《过渡礼仪》:倘若建立民俗学家名誉榜,范热内普无疑居首,因为“公平地说,民俗学分析著作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没有一部可超过这部经典研究”;二则“酒香也怕巷子深”,深到透过一个多世纪才能闻到香味,那么我们下面来看一下,这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 过渡礼仪无处不在 “我的女儿,你要教他,像我们一样地说话和走路。……决定了,我的女儿会教给你我们的生活方式。……好好学,杰克·萨利,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你这朽木是否可雕了。”误打误撞进入奥马地卡雅部落的杰克,幸运地逃过一劫,反而获得了女巫给予的机会,让他学习当地部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看他有没有与部落和谐相处的可能。就这样,杰克开启了他的“礼仪”之门。 我们生活中的礼仪/仪式,无处不在,“在任何社会中,个体生活都是从一年龄段到另一年龄段,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之过渡。凡对年龄和职业群体有明确分隔的社会,群体间过渡都伴有特别行为……此类行为皆辅以仪式”。 不仅如此,范热内普还指出,“从一群体到另一群体、从一社会地位到另一地位的过程被视为显示存在之必然内涵,因此每一个体的一生均由具有相似开头与结尾之一系列阶段所组成:诞生、社会成熟期、结婚、为人之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社会阶层、职业专业化,以及死亡。其中每一件事都伴有仪式……”很显然,这些仪式的作用在于使“整个社会不受挫折或伤害”。 可以想象,神圣的过渡仪式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合法性”,漫长的婚礼与仪式化的步骤,确保了通过仪式的新人之间,从不同而独立的两个人,合法地组成一体,获得了被认可的持久关系:他们的关系是有益而非“有害”社会的,这还影响到由此诞下的孩子———经过仪式的“合法”婚姻生下享受各种权利的孩子,而反之,没有经过仪式而来的孩子,则要承受“私自生下”的文化偏见。 “过渡礼仪”不论长短,不仅赋予神圣性,还能标志人生的阶段,怀孕与分娩、诞生与童年、成人仪式、订婚与结婚、丧葬等等,都充满了仪式,并靠仪式来划分———甚至可以说,只要是仪式就有过渡的作用,只要是过渡就离不开仪式。 比如“进入新家庭而解除与先前氏族和家庭关系之聚合礼仪”,这种以收养过程为代表的礼仪中,“氏族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男孩父母说,因邪恶行为,你曾为犬子,而此时,因善良行为,你是某某之子”,在这个过程之后,就将开始对男孩的严酷考验,于是,“杰克·萨利,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你这朽木是否可雕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