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唐代陇上有民间说唱 看曲艺志了解甘曲艺史(2)


    徐枫说:“明代以后,甘肃地方曲种趋向繁荣,种类逐渐繁多,汉族曲种如念卷(甘肃各地)、凉州贤孝(武威地区)、秦安老调(秦安县及周边地区)、民勤小曲(民勤县及周边地区)、秦州平腔(天水地区)、阶州唱书(陇南地区)、文县琵琶弹唱(陇南地区)以及藏族的甘南‘格萨尔说唱’、裕固族的‘裕固弹唱’、东乡族的‘东乡颂曲’等开始活跃。清代是甘肃民间曲艺活动的繁荣期,包括兰州鼓子词、兰州太平歌、肃州老曲子、河州贤孝、陇东道情等几十种曲艺形式在甘肃大地活动。《甘肃卷》在对以上地方曲种的挖掘中,对曾经发生过而现在已经消亡的地方曲种做了尽可能的叙述,如阶州唱书、景泰弦子书、喊牛腔、宁州竹鼓、兰州太平歌、弦儿调、嘉峪关杂话等,为继续挖掘这些曲种留下了珍贵的、系统性的文献资料及线索。”
    学术价值:纠正理论界、史论界对曲艺的谬误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卷》由于详尽地记述了唐代的曲艺形式和文本文献及文物,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前中国曲艺的"宋代说"和"明代说"的论点,所以说在中国曲艺的断代问题上,《甘肃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甘肃卷》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说唱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理论支撑。传统的民族民间说唱艺术(也就是常说的民间曲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它所反映的除了它们本身的艺术性质外,对研究当时各地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人文环境、制作工艺以及文本的再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肃卷》由于对甘肃传统的民族民间说唱艺术记载的文献详实可靠、有据可查,而且呈系统性,这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和文献保证。
    该志书的出版,还彻底纠正了理论界、史论界对曲艺中原来的许多谬误,证明了甘肃特色文化积淀的丰厚和历史作用。徐枫说,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由于信息交流、调查手段、文献查阅困难和田野调查不深入,许多关于民间曲艺的专著或论文对甘肃的记述很不准确,而这次《中国曲艺志·甘肃卷》就纠正了这种谬误。事实证明,由于受民间俗教及民间风俗的影响,甘肃的念卷活动不仅地域广泛,而且艺人之多、文本之多以及内容广泛都在全国堪称首位。还有,对许多民间曲种的冠名,《甘肃卷》进行了规范,如人们对"兰州鼓子词"的俗称叫"兰州鼓子"、对流行于永登苦水一带的"弦儿调"误称为"下二调"等等都进行了纠正。(记者 肖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