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刘锡诚]王光普《甘肃古傩》序


    己丑春节前夕,接到王光普先生从兰州的来信,要我为他所编著的《甘肃古傩》一书写序,并随信寄来了几份有关他与民间艺术结缘的剪报和手写的资料。展读来信,他那副病态而消瘦却依然透着刚毅和顽强的面庞,立刻浮现在了我的脑际。
    记得我们的最近一次见面,是2005年7月20日在兰州西北民族大学的学术报告厅里举行“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的会场上。那天南来北往莅临盛会的人很多,除了会议的主办单位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中心、西北民大的领导和专家外,还有北京、武汉、沈阳、兰州的一些老朋友、老专家,西北五省文化界的人士,既有文化厅的干部、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也有被戏称为“草根学者”的民间文化的专家和爱好者,以及从西北民大民俗学与社会人类学学院院长郝苏民教授门下、如今分散在全国各地大学里的门生。他们都是为了研讨如何在西北五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交流经验而来的。那天大会安排有我的发言,故而坐在主席台上,我的发言结束,当我走下台来时,四十年如一日痴迷地收集、研究和保存甘肃民间艺术的大功臣、被报界称为“甘肃民间艺术的代言人”的王光普走了过来,与我握手寒暄,告诉我他自1994年患了癌症以来的十年间,并没有因病魔的打击而放弃对民间艺术的收集和研究。回想1988年8月,杨先让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民间美术系,开办建系民间艺术展,我去祝贺并观摩,在那里看到他们从甘肃庆阳搜集来的民间艺术品,他向我提到有个热爱民间艺术收集工作的王光普,至于庆阳的那些展品是否有王光普所提供的,因年代久远,我已记不得了。关于他们的庆阳之行,杨先让在《黄河十四走》之“第十走”里有记载和描述,但现在看来属于语焉不详。我这次来兰州前,刚读过马啸在2003年第12期《飞天》文学月刊上发表的记实文学《王光普:留存乡土》,写的就是这位在病中以顽强的毅力编著出版了《民间砖雕与石刻》《陇东民俗剪纸》《庆阳皮影集锦》等十多种著作,设计和雕刻了以《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故事为题材的皮影100幅,以《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砖》《包工案》《中国神话传说》为题材的皮影300幅的王光普。他不仅是收集、收藏、研究民间艺术,还先后向中国美术馆捐献了剪纸500多幅、傩面15件、戏剧皮影100多件;向南京博物院捐献了民间艺术品4000件(套);向西安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室捐献了400多件面具、1000多幅剪纸、几十件砖雕和石雕。文章也写到他向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捐献了一批民间艺术品。作者笔下的这位庆阳县、甘肃省的民间艺术收集与研究的带头人,其实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他以微薄的工资收入到处走访收求和收购民间艺术品,婉然拒绝了那些出高价收购他的藏品的人士,却慷慨地把自己的收藏捐献给了国家的美术馆和研究机构。他患了绝症,每天要吃四五顿饭,拖着病弱的身子,仍然不弃不离,不改初衷,他的这种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中国文人的执着精神,令我难忘,令我感动不已。——如今,他就站在了我的面前。
    他现在要编著的是一部有关甘肃古傩的大书。傩是流传于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的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形态,古人以“逐疫驱鬼”描述其功能,反映了人们希望拟制异己力量的侵袭与危害,乞求平安的心理。傩滥觞于原始社会的祭仪,到商周时代,已发展为完善的体系,融傩仪、傩舞、傩面等于一体,并有了国傩、乡傩、军傩之分,在不同的人群中分流传袭,一直传承至今。以小生产为特点的耕稼文明和以宗法制度为特点的封建社会,养育了民间的乡傩,并促使其向着仪式戏剧的方向过渡,也杂糅到了风靡各地的节日“社火”之中。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从沿海到西藏,从衡山到雁门,全国大部分省区的文化界人士陆续搜集和出版了一大批以当地迄今尚存的古傩为主题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仅台湾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就出版了80册),使我们对傩文化的形态和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我们对我们中国的艺术传统的来龙去脉多了几分多知识,不会再头脑简单地跟着外国文化学者屁股后头鹦鹉学舌,把西方学者的理论当做圭臬了。但甘肃的古傩,或者更扩大些说,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的古傩,却一向无闻于全国,如今经王先生几十年的艰苦搜寻和悉心编纂而终于使甘肃的古傩见了天日,和全国、全世界的读者见面了。我怎么能不为他高兴呢?
    甘肃是华夏古文明的摇篮,是伏羲女娲神话的诞生地,是彩陶文化的家园,也是古傩的发祥地之一。包括傩仪、傩舞、傩面这三大元素在内的傩文化,发展到21世纪,通古而达今,成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未曾中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而甘肃的古傩,既包括陇东的汉族,又包括陇南的白马人,既包括洮南、河州的乡傩,又包括兰州的军傩,以其多元的形态流传到当今之世,可谓弥足珍贵。傩仪、傩舞、傩面是三位一体的,是不可拆解的,如若按照现代观念把三者拆解开来,各自就事论事,固然可以把它们做“艺术化”的理解,但肢解的结果,傩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的精神内涵的完整性也就可能随之荡然无存了。我寄希望于王光普先生这部《甘肃古傩》,希望他不受人为割裂方案的影响,而把世所罕见的甘肃古傩的完整形态、多元形态体现出来。
    是为序。
    2009年2月9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