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白庚胜/向云驹]《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总序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2005)05-0070-02
    

    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不久前结束。这个大会在中国召开,使全世界再一次将对人类遗产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也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有意地将中国的遗产放在世界的大格局和人类共同财富的大视野里反观和审视。尊重历史,珍爱先人的创造,保护好、继承好、弘扬好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伟大的文化传统,在今天显得如此的迫切,如此的重要,如此的有意义。
    遗产是先人的伟大创造,今人的文化若能传之后世,也是后人的遗产。人类发展至今,成为我们栖息的这个星球的主宰,正在于她的文化和创造是代代相传的。假如这个传承链在某个环节中断,假如我们的创造力枯竭或单一,那必定是整个人类大难临头之时。
    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灭顶之灾的还有我们所栖息的地球的生态恶化和物种灭绝。人类依赖地球和大自然。大自然有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和环境,有壮美的山川、广袤的森林、无边的草原、皑皑的雪山、辽阔的海洋、肥沃的平原、秀丽的海岛、珍奇的火山、湖泊、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它们是天籁、天赐之宝,也是为人类所拥有、当珍爱与该传之久远的遗产。大自然的恩赐和人类的创造又是相辅相成、相依为命的。环境决定文化,地理决定人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造就一地风情。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也依赖于四时四季地理地貌乃至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假如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去言说“全球化”,那么这种“全球化”的观点、视角、眼界、整体观和“世界观”倒是很有意义的。
    所幸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吸取了世界各国的学术成果、学者的思想和智慧,对人类创造和享用的遗产开展了一系列全球行动,其影响和意义日益彰显。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迄今已有177个缔约国,它是影响最大、参与国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教科文组织还据此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实施公约的决策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批准世界遗产名录,确定和解除濒危世界遗产名单。所谓“世界遗产”就是经过权威认定的、具有突出的价值、为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世界性、杰出性、独特性是世界遗产的显著特征。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又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文化遗产主要指文物、遗址、古建筑群等。自然遗产主要指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风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主要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物、建筑物、遗迹等内涵的文化遗产,和在审美、科学、保存形态上具有世界价值的地形或生物,包括景观在内的自然遗产融和起来,构成的另一个类别的遗产,也就是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种因素的遗产。记忆遗产既指文字记忆遗产,也指非文字记忆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主要指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主要指由人类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截止到2003年底,已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有149个,文化遗产582个,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3个,它们分布在129个国家。其中,我国至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后计有30项文化、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22处文化遗产、4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此外,尚有100余项列入遗产预备清单有待批准。我国已入名录数居世界第三(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而预备清单数则居世界之冠。此次会议对试行期已满的“凯恩斯决定”做了修订,其中关于一年一国只能申报一项的政策基本未变,只是对自然遗产的申报做了适度放宽和倾斜。也就是说,即使我国年年都有文化遗产进入世界名录,仅现在已经进入预备清单者,全部被批准也要一百余年。
    这里,将重点谈一谈世界遗产中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