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立璠]《中国民俗大系》序言(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3:11:13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 陶立璠 参加讨论
回顾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不免使人伤感。但它是一面镜子,可给我们很多借鉴。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中国民俗学面临的完全是一个新的时代,肩负的是一种新的使命。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新时期的中国民俗学,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它必须走出历史的狭隘圈子,和世界民俗学对话和接轨。也就是说,中国民俗学不仅在理论上需要借鉴西方民俗学的理论和经验,而且在方法论上,也必须接受新的训练。 目前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急速的社会变革,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日益尖锐,中国民俗学既不能抛弃传统,又必须面对现实,在由传统向现代化社会过渡时,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是完全必要的。 自中国民俗学会成立至今,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民俗学的确经历了它的发展的黄金时期。队伍建设、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民俗史及民俗学学科史的研究、各类专题研究、民俗学的田野作业等全面推开。作为民俗学支学的应用民俗学,如民族民俗学、法律民俗学、文艺民俗学、旅游民俗学、都市民俗学、宗教民俗学、语言民俗学、女性民俗学等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就是学者们经常谈论的中国“民俗文化热”,目前这种文化热还在不断升温,甚至波及到东亚乃至世界。美国、芬兰、英国、德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学者,多次和中国学者联合进行民俗考察,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1986年在北京成立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更是将这一文化交流推向新的阶段,起到了沟通亚洲各国和地区民俗学者的桥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笑话:历史、哲学和时代
- 下一篇:《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