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新疆木卡姆艺术,品种多样,其中“十二木卡姆”最具代表性,是新疆木卡姆这串多彩的沙漠绿洲明珠中最亮的一颗。萨它尔琴奏出的如泣如诉的旋律,老艺人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唱出的苍劲、悲凉的旋律,转瞬就将我们带进了大漠深处。“十二木卡姆”如一杯杯美酒使人们如醉如痴,“十二木卡姆”又能象一幅幅画卷,使人们看到维吾尔人饱经沧桑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
    除“十二木卡姆”外,在南部新疆、东部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还流传着几种各具特色的地方木卡姆,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和各种维吾尔地方木卡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以“同根相生,一支多秀,和而不同”的艺术特点共同构成了色彩纷呈的新疆木卡姆乐苑风情。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分布图
    十二木卡姆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老艺人吐尔地阿洪父子演唱十二木卡姆的情景(卡吾尔·吐尔地提供)
    “十二木卡姆”主要流传在南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喀什、莎车、和田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库车诸绿洲和北部新疆的伊犁谷地。由“拉克木卡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斯尕木卡姆”、“恰哈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等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其中的每一部又包含“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热甫”三大部分。其中,“琼乃额曼”意为“大曲”,由若干首叙诵歌曲、器乐曲和歌舞曲组成;“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在维吾尔族民间,因这种“叙事长诗”主要由“达斯坦其”连说带唱地进行表演而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十二木卡姆”中每部的“达斯坦”部分以民间流传的“达斯坦”为基础归整、演化而来,由一组叙事歌曲和器乐曲共同组成;“麦西热甫”原意为“聚会”,在全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城镇,经常举行各种以自娱性歌舞为主的群众性聚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叫做“麦西热甫”。“十二木卡姆”中每一部木卡姆的“麦西热甫”既与南部新疆各维吾尔聚居区所举行的“麦西热甫”聚会有联系,也可看到苏菲派伊斯兰教徒,特别是其中被称为“阿希克”[意为“痴迷(于安拉)者”]的最为虔诚的教徒,经常吟诵“泰尔肯(意为‘乞求’)调”的踪影。
    上述“十二木卡姆”中每一部木卡姆的名称大都源自波斯、阿拉伯。对于它们的含义,除“斯尕”、“恰哈尔尕”、“潘吉尕”明确地是波斯语,分别意为“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之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拉克”意为“纯”、“专有”,在波斯语中表示脉搏、动脉;也有学者认为,“拉克”由“然哥”一词演绎而来,含有“纯洁”、“自然”之意。“乌孜哈勒”意为“(自己的)境况、处境、悲哀、痛楚、悲恸”;可也有学者认为这个名词含有“高昂状态之意”。“艾介姆”原“泛指非阿拉伯国家和非阿拉伯人”,可指的是波斯人还是突厥人,学者们都又各言其是。“乌夏克”意为“情人们、恋人们”,也有学者说这个名词可以引申为“恋曲”。“巴雅特”为“古突厥人部落之一”,也有学者认为这一词汇还含有“上苍”的意思。“纳瓦”意为“声响、声音、(鸟的)鸣叫、鸣啼”。“木夏乌热克”意为“十分刺激”。“且比巴亚特”、“依拉克”可能是部落的名称。
    各地流传的“十二木卡姆”版本并不相同,在伊犁地区流传的“十二木卡姆”的每一部只包括“木卡姆散序”和“达斯坦”、“麦西热甫”。除“散序”之外的“琼乃额曼”部分散佚的原因待考。20世纪30年代,当地的音乐家们对比进行了补充和加工,逐渐形成了“伊犁流派”曲调华丽、委婉,演唱明快、激昂的特色。
    喀什、阿克苏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拉弦乐器萨它尔跟腔伴奏,以“乃格曼其(形制较少的手鼓)达普”击节相伴,亦可加用拨弦乐器卡龙,热瓦甫、弹布尔、都它尔;和田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吹管乐器巴拉满跟腔伴奏,以达普击节相伴,也可加用萨它尔、卡龙、弹布尔、都它尔、热瓦甫等其它乐器;伊犁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弹奏乐器弹布尔、都它尔、拉弦乐器斯克里泼卡(小提琴)跟腔伴奏,以达普击节相伴。
    
    演唱十二木卡姆“麦西热甫”曲调的阿希克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