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专题║ 《社会科学报》:亚洲四国文化遗产保护(2)


    文化遗产不因官方的认定才有价值
    ——以博多祇园山笠行事为例
    

    [日]中村贵
    
    山笠节作为日本国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是博多夏日里的诗歌,每年都吸引全世界300多万游客前来观看。
    位于日本九州的福冈市,每年七月份城市中都洋溢着“山笠”的气氛。“山笠”的日文正式名称是“博多祇园山笠行事”,就是在福冈市博多区的櫛田神社举行的以抬“山笠”祭祀祇园大神的仪式。“山笠”是以避邪祈福为主题的大型彩绘雕塑,放在由粗大的圆木搭成的轿舆上。
    该仪式活动在每年阳历七月一日至十五日举办,历时15天。在仪式活动期间,山笠分为绚丽豪华的“飾り山笠(饰山)”和威武雄壮的“舁き山笠”(抬山)两种表现形式,颇引人注目。“飾り山笠”是在博多区的主要街道里安放展示高度达10米左右的山笠,各流派之间的山笠争奇斗妍。“舁き山笠”是博多的男人们把超过一吨重的山笠扛在肩上,在博多的街道里疾走。按街区划分为“流”,每个“流”每年制作山笠。在活动期间各个流派按统一规定的日程举行“注连”、“入神”、“朝山”、“追山”等十几场仪式。仪式活动的最后一场就是在15日举行的“追山”。其日各个流派的山笠由男人们抬着从櫛田神社疾走五公里,比赛哪座山笠跑得最快。
    身着上衣为短和服,下身则只有兜裆裤,屁股与大腿都露在外面的山笠服的男人们扛着山笠疾走时发出低沉的“威沙,威沙,威沙……”的呐喊声,势如猛虎山中疾行,不时还会有路人把置于路边的凉水泼到山笠男的身上,被泼到水的山笠男喊声会变得更大。在福冈每年7月当地人听到“威沙,威沙,威沙……”这样的喊声就会使人感到夏天真的来了。山笠节作为日本国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是博多夏日里的诗歌,每年都吸引全世界300多万游客前来观看,在15日的追山中围观客人更是多达2万人,场面异常壮观热闹。
    一般认为山笠起源于1241年,当时博多发生了瘟疫,死人不计其数。承天寺的住持圣一国师(円爾)被博多住民抬到木制的饿鬼棚上(本来为祭奠饿鬼的祭坛,是山笠的原型)播撒药水祈祷瘟疫消除。从此每到7月,人们都会在神庙里泼洒清水,纪念死去的亲人,祈求瘟疫不再肆虐。渐渐地,这种祭祀活动演变成了今天的博多祇园山笠。
    本来是一个祭神的活动被添加了娱乐的要素后,山笠延续700多年成为博多传统的祭祀仪式与风俗习惯。因此“博多祇园山笠行事”在197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产,同时也批准成立了作为山笠保护团体的“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
    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依据是1950年制定的《文化财保护法》。该法律包括有形文物财、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纪念物、传统的建造物群等多方面,其主管部门是文部科学省下属的文化厅。对于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考虑到“无形”这一特点,文化厅采取作成记录以及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负担一部分必要的保存经费等种种保护措施。
    文化遗产被国家指定为保护对象,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文化遗产被国家指定后其知名度以及人们对其的关心程度会大大提高,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以及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来说,被政府认可是一份贵重的名誉,同时也是当地的自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忘记文化遗产不是因为受到官方的认定才有价值,而是因为文化遗产自身的珍贵价值才受到认定。同时,我们在把眼光投向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加深对其丰富内涵的了解。
    本文提到的“博多祇园山笠行事”被政府指定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实际上在其被指定之前即使在种种社会动荡变化之中,博多当地的人们每年都一脉相承一如既往地举办山笠活动。因此这个祭祀活动现在被继承下来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政府的保护,当地居民对其的认识,观光客及媒体的关心等多种要素交织在一起,才使得此祭祀活动被不断注入活力因而流芳至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