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依附理论与历史研究(3)

有些学者认为,拉美国家的落后应归于当时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政策。换言之,伊比利亚在拉美的殖民政策远逊于英法等在北美的政策,从而导致了拉美的落后。这种解释富有逻辑性,但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即忽略了当时欧洲的大气候--重商主义。处于重商主义时期的欧洲诸国的殖民贸易政策几乎一样。为获取贵重金属和保证货币流入,它们都不择手段,掠夺、开采、海盗、走私,无所不用其极。西班牙曾多次明令禁止货币外流,却屡禁不止。为增强国力,它们不遗余力地进行殖民扩张,并力图保证殖民地为宗主国提供原料和商品市场。为扩大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它们均实行保护关税,鼓励输出、限制输入,以各种法令确保贸易垄断。比如,1794年,墨西哥的殖民总督向西班牙国王报告了为摧毁地方纺织工业所采取的措施。他写道,"在毫无帮助的情况下,……它们(此处指地方纺织业)发展很快。……在这些领域里,很难禁止这些在本地制造的产品……唯一可以摧毁这些本地产品的办法是将同类或类似的产品从欧洲运来,在此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总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如果将这种打击殖民地工业和扼杀竞争对手的策略与英国的"绅士风度"比较,我们很难看出有什么不同。1763年,英国政府指示魁北克的总督:"你不应以任何借口批准允许建立任何制造业和进行任何贸易的任何法律,因为这将对我们王国有害。你应该竭尽全力劝阻、防范并阻止任何建立这种制造业或这种贸易的企图。"(11)还有一个不应忘记的史实是英国对北美13个殖民地的种种贸易限制(如1699年的羊毛制品法案、1732年的帽子法和1750年的铁制品法等),最后激起了两者的直接冲突,导致了美国的独立。
    另一种意见认为,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地位下降和落后经济导致了其殖民地的低度发展。不容置疑,15世纪末的伊比利亚国家虽然在殖民扩张上出尽风头,但在经济上已明显落后于英、法、荷等西北欧国家。以西班牙为例,近一个世纪的哈布斯堡王朝战争将它拖入财源枯竭的边缘,而残余的封建价值观(如对劳动和经商的歧视)又阻碍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驱逐犹太人和摩尔人更是极大地伤害了西班牙经济。即使是在其国力鼎盛的16世纪后期,从新大陆运来的大量贵重金属引发通货膨胀,导致所谓"价格革命",大大削弱了西班牙商品与其他国家商品的竞争能力,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例如,当时英国和西班牙的畜牧业均有增长,但英国对羊毛限制出口,以鼓励国内纺织工业的发展;而西班牙则大批出口羊毛,进口纺织制品。17世纪后期的西班牙经历了一场人口、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荷兰的独立与同法国的长期战争削弱了国力,其他欧洲国家对其海上商路的劫掠引起了恐慌,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由于西班牙大批出口原料(如羊毛、酒、矿石等)并大量进口制成品(如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半封建主义的西班牙已成为资本主义西北欧的依附国(12)。
    葡萄牙的情况十分类似。从15世纪中叶始,欧洲向外扩张的大气候,以及葡萄牙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航海经验、稳定的政治局势和热那亚的雄厚资本使葡萄牙迅速成为海上殖民帝国。葡南部的贵族占有了大部分从摩尔人手里夺回来的土地,从西非引进了大批黑奴。每年进口的数以万计的黑人奴隶剥夺了大批农民的生计,从而降低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与购买力。这样,葡萄牙海外扩张得来的财富除少数贵族可以享用外,对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不大,因为它缺乏一个足以吸收这笔财富的国内市场和民族工业。虽然葡曾一度得益于三角贸易(葡萄牙-西非-巴西),但它在东印度的霸权先后让给了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征服,英国乘势打入了葡的势力范围。1654年条约使英国商人挤进了葡人经营了100多年的三角贸易。1703 年的英葡条约规定:葡方对进口的英国纺织品减税,英方对葡萄牙的葡萄酒减税。这一条约给残存的葡萄牙民族工业以最后一击,从而确立了葡萄牙对英国的依附地位。巴西的黄金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向英国和其他西北欧国家(13)。
    伊比利亚殖民帝国的衰落对殖民地的影响确实重大。首先,由于不能满足殖民地对各种必需品或奢侈品的要求,他们只能眼看着其他欧洲竞争对手将自己的市场占领过去。早在1619年,一位西班牙人就抱怨:"9/10 的西印度群岛的贸易是由外国人经营的。"据一份1691年法国人关于西印度群岛贸易的报告统计:法国人占25%,热那亚人占21%,荷兰人占19%,佛兰芒人占11%,英国人占11%,汉堡人占7.6%,西班牙人仅占3.8%(14)。其次,西、葡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贵重金属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其他欧洲国家,因而未能给殖民地本身带来任何益处。据统计,在1503年到1660年之间,700多万磅的银子从美洲运到塞尔维亚,然而西班牙人很快就发现,"所有那些西班牙人从西印度经过漫长危险的航行带来的一切,那些他们用血汗和劳动从西印度群岛换来的一切却被外国人轻松舒服地运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乡。"(15)1703年英葡条约以后,葡萄牙成了英国第四大出口国,从殖民地运来的黄金有1/2到3/4流向英国。据一位在里斯本的英国人1763年的观察:"在巴西贸易中的葡萄牙人大部分成为其他人的代表"(16)。再次,在伊比利里的中央政权(皇室)与殖民地的地方势力(种植园主、地方理事会等)之间展开了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在巴西,种植园主占有土地、工具和劳动力,他们成了殖民地的国中之国。菲利普·柯廷将此种现象称为"由下而来的封建主义"。在西印度群岛和墨西哥,地方势力(以自由骑士为主)与国王的代理人--总督和地方官僚机构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争夺战。虽然国王的代理人在16世纪末取得了第三个回合的胜利,但王权的削弱是不言而喻的(17)。
    综上所述,西、葡帝国的衰落确实给殖民地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但是,这种宗主国经济地位的下降仅从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拉美殖民地更多地受到英、法、荷等国而不是西、葡的剥削。它却未能解释拉美何以成为被剥削者,最后变成处于依附地位的第三世界。以上两种解释还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它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经济发达的法、英在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也处于依附地位。不论是英属特立尼达和牙买加,还是西属波多黎各和古巴,或是法属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所有殖民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低度发展。要解释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可从殖民地本身或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受害者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