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对拉美的殖民活动是赤裸裸的掠夺。金银矿的开掘构成了殖民主义的第一篇章。疯狂开采的后果是自然资源(金银矿)和人口资源(印第安人)很快枯竭。西印度群岛的情况稍有不同。第一阶段主要是白人殖民定居,发展多种经营,经济自给自足。17世纪中叶,拉美经济经历了一场历史性转变。首先,由于金银矿业开始衰落,内地的庄园经济逐渐向海岸地区发展,逐步形成了种植园经济。其次,从巴西引进的蔗糖生产刺激了加勒比殖民地的经济,这些地区很快转入单一经济作物生产(18)。 种植园(Plantation)经济和庄园(Hacienda)经济的最大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庄园经济的生产是农业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剩余产品的服务对象亦限于本地区,范围很小;而种植园经济从一开始就是商业性质,服务对象主要是欧洲国家。第二,庄园经济的生产品以食物为主,呈多样化;而种植园则是单一经济作物生产,早期以蔗糖、烟草、棉花为主,继而有橡胶、咖啡和香蕉。第三,庄园经济的劳动力以拉美印第安人为主,也有欧洲来的契约劳工;而种植园的劳动力则是从大西洋彼岸运来的非洲奴隶(19)。据不完全统计,从15世纪到19世纪,约有1000万非洲人被贩到美洲为奴。具体数字如下:英属北美399000,西属美洲1552100,加勒比群岛3793200,巴西3646800,共计9491100(20)。 这样,在大西洋两岸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三角贸易经济圈。从拉美生产的蔗糖及其他原料被送往欧洲,换取各种制成品到西非交换奴隶,然后一船船黑奴被送往美洲从事种植园生产。三个航程带来的高额利润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21)。 单一经济将拉美殖民地紧紧绑在宗主国的经济轨道上。一方面,它生产的经济作物只能用于出口,其生产规模、程序、价格以至运输都依赖欧洲(或北美)市场;另一方面,它需要欧洲(北美)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这些制成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原料产品。同时,单一经济也是一种僵硬的、缺乏灵活性的制度。由于所有资本都用于某一种作物的生产上,要将资本转移到其他产品或多种经营上则显得格外困难、守成与单一成为这种经济的特征。单一经济也是一种浪费的制度,它不可能充分利用资源。在人力上,一年中只有很短几个月时期需要全劳力;即使在这几个月内,无论是奴隶还是佃农,其生产积极性极低。在物力上,自然资源全部以生产某一产品为宗旨,很多地方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为了防止竞争或进行投机,大商人和地产主控制了大量土地或资源,这些在他们手中转来转去,得不到充分利用(22)。单一经济的恶果是使原料生产国紧紧依赖于世界市场,拉美的依附地位就这样逐渐形成。 北美殖民地的情况明显不同。由于缺乏贵重金属和劳动力,它走上了一条多种经营的道路。以美国为例,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基本上分为3个经济区:新英格兰、中部和南部。新英格兰农业资源较贫乏,以渔业、水运和造船业比较突出;中部也不富庶,以谷物、畜牧业为主;南部则不同,欧洲对它出产的大米、烟草和靛青需求很大,它与英国的贸易关系甚密(23)。这种地区差异性不仅带来了多种经营,也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贸易交流。更重要的是,拉美逐渐形成中的单一经济却为北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北美殖民地将干鱼、牛肉、牛油和面粉等生活必需品送往西印度群岛换取蔗糖和糖浆,自己加工成甜酒,再与其他产品一起运往南欧或非洲,从而形成另一个三角贸易圈。对这一贸易圈的意义尚有争论。但据统计1768-1772年间,三个经济区与西印度群岛的进出口均超过与其他任何地区(指其他美洲殖民地、英国、南欧、非洲)的贸易额(24)。为限制北美殖民地的竞争,英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最后导致了直接冲突(25)。北美殖民地的经济逐渐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格局,同时在竞争中也培养了一种商业精神和一套经营经验。对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出口贸易和中间商地位使它为自己的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提高了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这种良性循环使北美最后跻身于工业化强国的地位(26)。 从以上史实看,依附学说虽有一些理论缺陷,如对社会结构分析不力,决定论色彩浓厚等,但它对单一经济作物这一殖民遗产的认识远比现代化理论更具说服力。正因为如此,很多学者试图运用依附理论来研究第三世界,如对非洲一些国家单一经济(如加纳的可可、塞内加尔的花生、尼日利亚的棕榈油等)的历史考察,对加勒比地区种植园的个案研究,对亚洲地区低度发展的原因剖析(27),这些研究为加深对国际经济体系形成的理解提供了各种历史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