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观念史的理论与方法(2)


    观念史受到冲击
    在《存在巨链:对一个观念的历史的研究》中,洛夫乔伊将“单元观念”定性为思想史中基本的、持续不变的或重复出现的能动单元。也就是说,“单元观念”是一种独立于思想家大脑或思想体系之外的实体,其本质是不变的,只是在不同时间出现于不同的思想家头脑之中,或者出现在不同的地域空间内,等待研究者去发现它们。这种将“单元观念”视为超验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精神实体的做法,受到了一些学者尤其是研究政治思想的历史学家的批评。
    英国思想史家和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就反对洛夫乔伊的主张,认为任何观念都是一定条件和环境的产物。当时代和环境改变时,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产生新的意义。不仅如此,观念的变化还表现在阐释者的主观性上。阐释者在对一种观念作出理解和解释时,总是将自己的经验、意愿和目的加入其中。观念距离其产生的时间越远,就越会远离其本义,衍生出更多含义。因此,观念史的目的不是去发现永恒存在的观念,而是去消解后人附加于观念之上的种种其他含义,尽可能地展现其原初的本义。这就需要研究者深入观念产生的语境之中,在历史中理解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斯金纳的这种观念史研究方法被称作“语境主义”(contextualism)。
    语境主义的兴起对洛夫乔伊开创的观念史范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使之在方法和实践上都显得有些落后并过时,也越来越遭到历史学家的摒弃。史学研究风潮的变化进一步导致了观念史的衰落。20世纪60年代,社会史开始大行其道。社会史注重对社会环境、思想语境的分析,研究视角从社会上层和知识精英转向社会底层和普通民众。80年代,史学界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转向”,新文化史应运而生。历史学家转而去研究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对普通大众的心态、经验和记忆的分析超过了以往对精英知识分子思想和观念的关注。社会史和新文化史吸引了更多学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学者的参与,有的学者认为,观念史只有转型成为观念的社会文化史(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ideas),借鉴社会史和新文化史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