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江总 《陈书》卷二七《江总传》云:“总七岁而孤,依于外氏。……入隋,为上开府。开皇十四年卒于江都,时年七十六。” 按:《南史》卷三六《江夷传附江总传》所载略同,不录。二书俱云江总开皇十四年(594年)卒,享年七十六,推之生年当在梁天监十八年(519年)。然二书又都记江总七岁而孤,则其父当死于梁普通六年(525年)。又据《梁书》、《南史》,知江总祖父江茜、父江紑,均死于梁大通元年(527年),并非普通六年(525年)。《梁书》卷二一《江茜传》云:“大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三。”又同书卷四七《孝行·江紑传》云:“父茜,光禄大夫。……及父卒,紑庐于墓,终日号恸不绝声,月余卒。”若江总在大通元年(527年)时七岁,则当生于梁普通二年(521年),至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死,享年仅七十有四岁,又与《陈书》、《南史》本传享年七十六之言不合,未知孰是,姑志之以俟后考。 十四、陈伯茂(始兴王) 《陈书》卷二八《世祖九王·始兴王伯茂传》云:“世祖第二子也。……(光大)二年十一月,……于路遇盗,殒于车中,时年十八。” 按:陈伯茂为废帝陈伯宗诸弟中最年长者,因不满其叔父陈顼(即陈宣帝,时尚未即位)专政,遂为陈顼害死。《陈书》本传犹闪烁其辞,《南史》卷六五《陈宗室诸王·始兴王伯茂传》则直书:“光大二年……宣帝遣盗殒之于车中,年十八。”兹不详论,然二书均载伯茂死时年十八岁,仍有疑问焉。伯茂为废帝陈伯宗之弟,其年岁应小于废帝。废帝有生于梁承圣元年(552年)、承圣三年(554年)两种可能,已见上文。陈伯茂之生年,当在其后。据《陈书》、《南史》本传,伯茂死于光大二年(568年),得年十八岁,当生于梁大宝二年(551年),早于承圣元年(552年),更早于承圣三年(554年),是年长于其兄废帝矣。寻绎文义,“时年十八”当误,伯茂之年必小于此。 十五、陈伯山(鄱阳山) 《陈书》卷二八《世祖九王·鄱阳王伯山传》云:“世祖第三子也。……(祯明)三年正月薨,时年四十。” 按:《南史》卷六五《陈宗室诸王·鄱阳王伯山传》所载略同,唯得年则缺载。如依上引文“时年四十”推算,伯山当生于梁大宝元年(550年)。伯山为陈文帝第三子,废帝伯宗、始兴王伯茂之弟,而其生年却早于废弟、亦早于伯茂,此为不可能之事,故伯山得年必不能达四十岁。言四十者,盖亦举其大数,实际年龄要小一些。 十六、陈叔达(义阳王) 《陈书》卷二八《高祖二十九王·义阳王叔达传》云:“高宗第十七子也。太建十四年立为义阳王。……祯明元年除丹阳尹,三年入关。隋大业中为内史,至绛郡通守。” 按:《南史》卷六五《陈宗室诸王·义阳王叔达传》所载略同,唯增入唐后事迹,云:“武德中,位侍中,封江国公,历礼部尚书,卒。”陈叔达入唐后位至宰相,为世名臣,其行事自当具详于唐初国史,故《陈书》、《南史》本传特简,略述官爵而已,亦不载生卒年。然据现有史料排比考证,则其年岁不难大体明了:据《旧唐书》卷六一《陈叔达传》,知叔达于贞观九年(635年)卒;又同书同卷同传云:“在陈封义阳王,年十余岁,尝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就,仆射徐陵甚奇之。”又《陈书》卷二六《徐陵传》载陵卒于至德元年(583年),陈叔达之为徐陵赏识,必在此年之前,最迟也不得过此年。又《陈书》、《南史》本传并云叔达为宣帝(《陈书》称其庙号高宗)第十七子,其年岁自应略小于宣帝第十六子岳阳王陈叔慎;又据《陈书》卷二八《高宗二十九王·岳阳王叔慎传》,陈叔慎太建十四年(582年)受封王爵,时年十一;祯明三年(589年)死,时年十八,依此推算,当生于太建四年(572年)。综上所述,陈叔达既应生于太建四年(572年)后,又须在至德元年(583年)前“年十余岁”,便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生于太建四年(572年)当年,这样到至德元年(583年)便有十二岁;二是生于太建五年(572年),到至德元年(583年)正好是十一岁。到贞观九年(635年)叔达卒,享年应是六十五岁,或是六十四岁。 十七、蔡徵 《陈书》卷二九《蔡徵传》云:“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城陷,随例入关。……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 按:《陈书》本传唯云蔡徵享年六十七岁,而不言其卒于何年,然又云:“年六岁,诣梁吏部尚书褚翔,翔叹其颖悟。”《南史》卷六八《蔡景历传附子徵传》略同,不录。据此,知蔡徵年六岁时褚翔正为吏部尚书。检《梁书》卷四一《褚翔传》云:“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南史》卷二八《褚裕之传附褚翔传》略同,不录。由此可知褚翔为吏部尚书在梁太清二年(548年),且当年即死。故蔡徵之诣褚翔,必在此年。以此推之,蔡徵当生于梁大同九年(543年),享年六十七,则当卒于隋大业五年(609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