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近代史 >

李开盛:苏联解体的再考察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表明一个空前的帝国正式解体。2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对此也有很多反思,特别是官方已有许多定论,但总感觉还说得不够、论得不透。
    第一,苏联解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官方以及多数人的看法,苏联的解体是令人遗憾的。个人以为,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三,因为苏联解体不只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消亡,还意味着一个政党的败落,一种发展模式的寿终正寝。从发展模式来看,当原来的模式不能适应人民需要时,无论它原来有多么的辉煌,被抛弃都是适应历史与人民的需要,不应有可惜之说,否则就违背了以人为本这个我党也坚持的基本理念。从政党与政权的兴衰来看,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更新,适应时代的发展,被淘汰也属自然。马克思主义一直认为,政党必然是要消亡的,那些不再具存在价值的政党消亡得更快,当然也不是一件憾事。
    真正令人遗憾的是,从国家和民族角度来看,苏联解体确实是一个悲剧。固然苏联或如列宁批评沙俄政权时的那样,是一座各民族的“监狱”。但“监狱”之所以是“监狱”,不是因为监狱这所房子本身,而是因为如何使用这所房子。拆掉“监狱”的办法不是拆房子,而是把同一所房子变成“天堂”。一旦房子都拆了,人们将很容易为了剩下的砖瓦相互争夺,甚至撕杀,苏联解体后的民族与种族冲突频生,不能不说是苏联解体的一个负面后果。
    第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人归咎于戈尔巴乔夫,认为是他拙劣的经济社会改革、不应该的政治改革导致苏联的解体。有人认为是斯大林,即认为那套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才是导致苏联垮台的根源。这些论断有其道理,但不够确切。斯大林确实是苏联体制缔造者,也是许多问题的源头。但是,斯大林1953年就死了,当时苏联仍有强大国力,社会主义也如日中天,有足够的时间与良好的国际环境进行改革。文革后中国走出了毛泽东体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至于戈尔巴乔夫,其改革举措以中国标准来论确实有其不妥之处。但我们应该记住的是,戈尔巴乔夫接手的苏联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内部是人民对苏联体制已失去信任与信心,社会问题突出,另外,石油收入锐减,苏联改革的成本无法支付。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是继续在阿富汗流血,另一方面是美国在里根出任总统后,对苏联奉行强硬政策,继续以军备竞赛给苏联放血。这个时候,要改革成功其实是千难万难。戈氏固然做得不好,但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归咎于他,无疑只是要找一个替罪羊。
    本人认为,最应该为苏联解体承担责任是勃列日涅夫。正如前述,斯大林时苏联仍是可改革的,其后继者赫鲁晓夫确实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这种改革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赫鲁晓夫也被推翻下台。勃氏1964年上台,照顾官僚集团利益,全面停止政治改革甚至是经济体制改革。事实上,在勃氏统治苏联的18年(1964至1982年)是苏联最好改革的18年,有着适宜改革的国内外环境。从内部看,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对当时体制未失去信心。加上西伯利亚石油的大开发,赚取了大量的硬通货,能够支付高昂的改革成本。从外部看,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自顾不暇,无力牵制苏联。然而,勃氏一心维护既得阶层利益,对此熟视无睹,结果丧失了改革的最佳良机。
    第三,中国还要不要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通过走出一条不同于苏联的改革道路,早已走出苏联解体的历史阴影。近些年来的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之说,可能更是说一些人心情陶醉。但在笔者看来,中国根本没有走出苏联解体的阴影,因为中苏体制具有根本的相似性,在未进行彻底体制改革的情况下,说苏联的问题不会在中国重现,逻辑上就不通。有人可能说,中国有不同于苏联的市场经济。但在决定社会发展模式与道路方面,最重要的是政治体制而非经济体制。而且,在政府投资热情不减、国企民企不公平竞争广泛存在、经济纠纷的法治化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说经济体制已经完全是市场经济其实还是为时过早。而这些迈向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又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结果。这也再次表明政治体制的关键性作用。
    其实,苏联作为一个走过了兴起、发展、调整、衰亡的社会主义国家,因其历程的完整性,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所有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警醒。中国尤需注意的是,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可能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时期。中国毛泽东时代相当于苏联的斯大林时代,邓小平和江泽民时代则分别具有苏联赫鲁晓夫时代的特征。邓小平搞经济改革,也搞过政治改革,而江泽民则重在经济改革,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当前中国虽然比较注重民生,但在改革的停滞方面,既得利益集团的膨胀方面,则与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没有二致。总体观之,尽管中国每一阶段历经的过程更长,但性质则与苏联的相应阶段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而也正是这种相似性,使得人们更有理由担心中国将走入一个“戈尔巴乔夫时代”。
    要避免这种相似性进一步发展,避免中国继续在苏联的道路上继续运行,最应该做的就是通过启动再改革进程,对前进的道路进行“扳道”,走入一个能够渐进但不断改革的进程,最终走出苏联解体的历史阴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