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日王朝的兴衰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7:11:4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公元7世纪统治北印度的封建王朝。又称羯若鞠羯国或称曷利沙帝国。为戒日王(606~约647在位)所建,故名。其版图包括除克什米尔、信德、西旁遮普之外的北印度。 概述 兴衰 北印度再次分裂 嚈哒国灭亡后,在6世纪末和7世纪初,北印度又呈分裂状态。各地诸侯纷纷独立,割据称雄。经过一个时期的纷争和动荡,主要形成了四个较强的王国,结成两个互相敌对的政治军事集团。其一是坦尼沙王国(即萨他泥湿伐罗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于6世纪初为原笈多王朝的纳罗伐弹那所建,其领土在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以首都坦尼沙城(位于今德里北)为中心的地区。普西亚布蒂王朝在国王波罗羯罗伐弹那(586—606年在位,即光增王)统治时期国势强盛。另一王国是以曲女城(今北方邦卡瑙季)为中心的穆克里王国(即羯若鞠阇国),约在6世纪中叶为穆克里族伊桑那伐尔曼所建,领土主要在恒河中游地区,土质肥美,物产丰饶。第三个王国是孟加拉地区的高达王国(即羯罗拿苏伐剌那国),约在7世纪初为笈多王朝的封臣高达族设赏迦(亦译萨桑卡)所建,主要领土为恒河三角洲地区,首都在羯罗拿苏伐剌那城(今金耳城)。第四个王国为摩腊婆王国,为笈多王朝的旁支马尔瓦的提婆笈多所建,其领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昌巴尔河流域。这四个王国,前二者和后二者分别结成两个互相敌对的政治军事集团。坦尼沙国王波罗羯罗伐弹那将女儿罗伽室利嫁给曲女城穆克里国王格腊哈伐尔曼为王后。通过联姻使两国联盟更加巩固。 戒日王朝的建立 604 年,坦尼沙国王波罗羯罗伐弹那派其长子曷罗阇伐弹那和次子易利沙代弹那率军远征旁遮普一带的嚈哒人残余势力。当他们得悉父王病危后乃班师回京。在两兄弟返抵坦尼沙时,父王已经先逝,母后也以身殉葬。此时高达王国国王设赏迦联合摩腊婆国王提婆笈多进攻曲女城,穆克里国王格腊哈伐尔曼战败被杀,城陷,王后罗伽室利被提婆笈多囚禁于城内。坦尼沙城也面临敌军进攻的威胁。坦尼沙国王的长子曷罗阇伐弹那于605年毅然即位为王,亲率万余骑兵驰援曲女城,迎击提婆笈多。本国首都坦尼沙城交予其弟曷利沙伐弹那守卫,并兼理国政。国王曷罗阇伐弹那战败提婆笈多率领的军队,收复曲女城,但不幸为高达国王设赏迦所谋杀。坦尼沙军队残部不得不退回本国。 606 年,坦尼沙王位虚悬。该国重臣婆尼(即般底)率群臣拥立亲王曷利沙伐弹那为王,是为“喜增”,号称“戒日”。戒日王即位后,立即兴兵为兄、姊复仇。他亲率“象军五千、马军二万、步军五万,自西徂东,征伐不臣。”戒日王军队首先进攻曲女城,迎击摩腊婆王提婆笈多和高达王设赏迦的联军。戒日王在进军的途中,与高达国北方的宿敌迦摩缕波(今阿萨姆)王拘摩罗(即巴斯卡拉跋摩)结为同盟,形成对设赏迦夹击之势,直接威胁高达国的后方。戒日王命大将婆尼率军进攻曲女城,得知提婆笈多怕戒日王报复,提前释放了穆克里王后罗伽室利;她率领一部分随从奔往文迪亚山林中。戒日王得到姐姐消息后,命大将婆尼继续征讨设赏迦,自己则亲自率军进抵文迪亚山以营救其姐。戒日王找遍文迪亚山各地,终于在佛僧的帮助下及时救出其姐罗伽室利。在戒日王军队强大攻势面前,再加上迦摩缕波从背后的威胁,最终迫使提婆笈多和设赏迦撤出了曲女城。 曲女城收复后,穆克里国王位虚悬。戒日王与其姐罗伽室利联合统治,实际上形成两国的联邦。随后戒日王开始了对北印度的征服,兵不释甲,象不卸鞍,历经六年的征战,终于征服了北印度诸国。戒日王的实力大为增强。612 年,在穆克里王国的贵族和廷臣的请求下,戒日王正式继承曲女城的王位,坦尼沙和穆克里合并,被称为“曷利沙帝国”或戒日帝国,定都曲女城。北印度的政治重心西移,恒河和朱木拿河流域的曲女城取代了恒河下游华氏城的地位。 戒日帝国的征略 612 年戒日帝国形成后,戒日王继续南攻北伐,东征西讨,使北印度基本上处于戒日王政权的统治之下。在7 世纪20 年代,戒日王曾企图征服南印度,完成次大陆的统一事业,但其扩张遭到挫败。当时德干高原正处于遮娄其王朝的统治之下。遮娄其王补罗稽舍二世(约610—642年在位)的势力南达文吉地区(今安得拉邦东部),北抵古吉拉特和马尔瓦的一部分。据补罗稽舍二世的埃霍尔铭文记载,在620—634 年间,戒日王曾进军德干,在纳尔马达河与补罗稽舍二世的守军遭遇,经过激战后,戒日王军队败绩,被迫撤回北印度。此铭文记载可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相印证。玄奘在谈到补罗稽舍统治的摩诃剌侘国时指出:“今戒日大王东征西伐,远宾迩肃,惟此国人独不臣服。屡率五印度甲兵及募征诸国烈将,躬往讨伐,犹未克胜。”遮娄其的强大,封锁了戒日帝国向德干扩张的路线,纳尔马达河成为戒日帝国的南部边界线。戒日王对东方和西方的征服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戒日王对东方恒河下游的征服经历了长期的战争过程。高达国王设赏迦以孟加拉为根据地一直对抗戒日帝国的东进。约637年设赏迦去世后,孟加拉地区才进入戒日帝国的版图;戒日王完全控制了恒河下游摩揭陀地区。东北印度的迦摩缕波王国,早与戒日王结盟,并且承认了戒日王对北印度的宗主权。643 年,戒日王征服了康戈达地区(奥里萨的甘杰姆县),领土向东南扩展。在西方,戒日王征服了摩腊婆国(即南罗罗国)西北的伐腊毗国(即北罗罗国),使其承认戒日王的宗主权;伐腊毗王杜鲁婆跋吒二世迎娶戒日王之女,两国联姻结盟。 戒日帝国在西方的版图达到古吉拉特和信德地区。这样一来,北印度除克什米尔、西旁遮普和拉其普特纳之外,尽入戒日帝国的版图之内,在东方和西方都有海港出口,有利于帝国的经济发展。 玄奘旅印与中印文化交流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602—664年),通称三藏法师。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②曾在国内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多人,感到对佛经解释纷纭难定,遂决心往天竺求法取经,以释所惑。唐太宗贞观三年(629 年,一说为贞观元年)启程,随商人西行。即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河西走廊,出敦煌,再经今新疆、中亚等地,历尽艰险,于631年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从师于主持寺务的戒贤法师。5年后游历天竺数十国,所至讲经论难,人多尊服。回到那烂陀寺后,应戒贤法师之请,为寺内僧徒主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著《会宗论》三千颂,缓解了大乘佛教内部的派别之争;有力地批驳了小乘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挑战,受到僧俗各界的敬重。642 年,戒日王在首都曲女城为玄奘举行无遮大会,由玄奘宣讲大乘教教义,获得很高的声誉。与会有20个藩国王公及大小乘佛教高僧3000余人,婆罗门各派学者2000余人。玄奘作为论主,说法18天,众莫能诘,赢得“大乘天”的尊号。会后戒日王邀请玄奘骑象巡行,昭告盛会于天下。643 年初,戒日王又邀请玄奘参观了在钵罗耶伽(今阿拉哈巴德)举行的第六次佛教无遮大会,会期75天。会后玄奘便启程回国,贞观19年(645年)返回长安。据记载,玄奘西行求经,往返17年,在印度旅访14年,在戒日帝国滞留8年。玄奘旅印,行程5万里,所闻所履138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夹,657部。玄奘还把唐代著名的乐舞《秦王破阵乐》和老子的《道德经》的梵文译本传入印度。大乘教佛经《大乘起信论》在印度已经失传,玄奘将这部经书的汉译本转译为梵文,再传入印度。玄奘求经归来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这个时期有关印度和中亚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权力的分散和帝国的衰亡 戒日帝国的统治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以及庞大军事力量。作为国家君主的戒日王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此外中央有大臣会议,协助国王进行统治,讨论和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地方行政机构的独立性日益加强,迫使戒日王不断巡行各地,监督他们。至于承认戒日帝国宗主权的边远地区的藩国,依然由当地王公进行统治,只向戒日王纳贡。戒日帝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据玄奘记载,帝国有“象军六万、马军十万、步军五万”。①这就是戒日帝国的中央禁军,是戒日王统一北印度的强大支柱。 戒日帝国时期正是印度封建制度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戒日王的统一只是相对的,所谓“帝国”实际上是许多小王国的松散的政治联盟,戒日王是这个联盟的盟主。帝国境内共有30多个封建藩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戒日王经常巡视全国各地,营帐所至,众官相随。由于封建关系得到发展,各地的封臣和藩王的势力不断加强,戒日王的中央政府不得不考虑地方臣属的利益,做出必要的妥协。帝国末期,地方割据的倾向愈益强化,各省总督和藩王,俨然成为独立王国,中央的权力更加削弱,地方分权极为明显。647年,戒日王死后,帝国随即瓦解,各地封建主纷纷割据,北印度重新陷于分裂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拜占庭经历的王朝
- 下一篇:古印度文明的消亡:早期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