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略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在史学上的杰出贡献(3)


    一六四四年,正值甲申三百年,也是明王朝灭亡三百年。三百年前,亦即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王朝。然而李自成在北京建立的大顺政权,很快就被满族骑兵和吴三桂的军队建立起来的大清王朝所取代。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在进京后很快失败?其历史教训是什么?尽管郭沫若的学术所长不在明史方面,但仍竭力搜集资料,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这一史学名篇。
    郭沫若对中国史学这样苦心经营,目的是用历史的乳汁,来“灌溉这株现实的蟠桃。”那么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的现实是什么呢?世界法西斯势力日趋崩溃,胜利已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革命军队空前强大,民族解放胜利的曙光已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为了提醒革命队伍不要“纷纷然,昏昏然”,对残余和潜在的敌人失去警惕,使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地与国内外反动派作最后的决战,郭沫若用他那支犀利的笔,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对起义失败的原因作了深刻的论述:
    “在过短的时期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使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进了北京以后,自成便进了皇宫。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筹备登基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挟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一样。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他们似乎全不在意。山海关仅仅派了几千兵去镇守,而几十万的士兵却屯积在京城里面享乐。尽管平时的军令是怎样严,在大家都陶醉了的时候,竟弄得刘将军“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抢掠民财者也。”(注:《甲申传信录》,《中国内乱外患丛书》)这说明小生产的农民眼光短浅,缺乏远大理想,一朝得胜便骄傲起来,追求享乐,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顺农民起义遂以失败而告终。
    郭沫若用这一血的教训告诉人民:由于我们党的组织基础大部分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份构成的,因此在革命进程中,尤其在革命胜利之时,必须改造革命队伍内存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正因如此,《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问世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周恩来特将此文推荐给毛泽东,延安《解放日报》全文予以转载。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军委总政治部发出联合通知,要求全党全军认真学习这篇论著。毛泽东还亲自致信郭沫若,对《甲申三百年祭》予以高度赞扬,并把它列为延安整风文件载入了史册。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还以巨擘之力推倒了历代反动派视农民起义军为“流寇”“盗贼”的诬蔑诽谤之言。他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科学地分析了明崇祯帝统治的十七年间,“内部已腐败不堪”,反朱明王朝的农民起义波澜四起,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结果,这就回敬了国民党御用文人鼓吹的无耻谰言,即“明末东事”与流寇贼为二祸。
    
    一九四一年,党考虑到文化斗争的艰巨性,决定进一步奠定郭沫若在文化界的领袖地位,以使他统率进步文化界冲破蒋介石在文化上的法西斯统治。于是,为郭沫若五十寿辰和创作二十五周年举行了隆重庆祝会。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专题文章,称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的“今日革命文化的班头”,希望郭沫若“永远前进,更带着我们大家一道前进。”(注:《新华日报》1941年11月16日)郭沫若这而中国新文化运动旗帜被公开了,然而他没有以文化泰斗自居,而是以谦逊的态度和民主的作风,同史学界的人士探讨问题。
    四十年代,围绕郭沫若对殷周社会的重新评价,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热烈讨论。范文澜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夏代已确立了私有财产制度,商代是青铜器末期和奴隶制占主要地位的时代,西周则是封建社会。吕振羽在《简明中国通史》(上册)和(中国社会史诸问题)两本书中,认为夏代是氏族社会,并重申了“殷代奴隶社会论”和“西周封建论”的观点。吴泽在《中国历史简编》中支持吕振羽的观点。侯外庐在《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认为殷代是氏族社会,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战国末至秦汉之际向封建化过渡,西汉进入封建制。胡厚宣指出,殷代已经产生了封建制度。周谷城主张的是,中国封建制度从西汉王莽起。只有翦伯赞、邓初民赞同郭沫若的殷代奴隶制新论,但又不同意他对周代社会性质的分析。尹达虽然支持郭沫若的西周奴隶制论,但仍坚持殷代是崩溃进程中的氏族社会的观点。如此等等,当时各家学说竞相争鸣。
    郭沫若认为,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分歧是对西周社会的认识。为此他对《诗经》中的《七月》、《信南山》、《楚茨》、《大田》、《甫田》、《臣工》、《噫嘻》、《丰年》等篇作了进一步考证,生动地说明了反映在农业生产中的周代阶级关系。他还从《诗经》农事诗所反映的周代农业生产情况,论证了周代的社会性质。可是这时郭沫若看到“主张周代是封建制度的朋友依然照旧主张,”(注:《十批判书·后记》)于是他决心对古代社会做“一番总清算、总答覆。”(注:《十批判书·后记》)于是便产生了《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和《青铜器时代》这两篇力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