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巧渡金沙江胜利原因 红军为何能够成功渡过金沙江


      长征路上的每一场战役都为红军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巧渡金沙江也是如此,那么,巧渡金沙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通过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红军之所以能够成功渡过金沙江有两部分的原因,一部分是主观原因,一部分是客观原因。
    红军能够成功渡过金沙江的主观原因包括周密的作战计划、灵活的战术安排、精心的组织工作、船工的支持以及长征精神发挥的巨大作用,客观原因则有敌军组织部署不力、内部纪律松懈以及领导者战术布置僵硬机械等等。
    中央红军采用声东击西之谋略将滇军引出后,趁着云南后方敌人兵力空虚的有利条件,神速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即转向西北方向前进,直到金沙江畔。为了迅速摆脱敌人的围堵,在川西建立新苏区,红军必须迅速渡过金沙江。1935年4月29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根据指示,中央红军采用渡江行动,并用5月3日至5月9日6天时间迅速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红军能够顺利地渡过金沙江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具有以下原因:
    一、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主要原因
    (一)红军周密的作战计划、灵活的战术安排。中央红军在南渡乌江后采用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以红一团军包围贵阳东南的龙里地区,引诱敌人调离滇军支援贵阳,以使敌军在云南后方势力薄弱,趁此之势红军主力部队则穿过湘黔公路踏入云南,敌军主力则迅速挺入贵阳,两只队伍相悖而行。红军神速直逼昆明,却只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使龙云又新调各地民团集中于昆明守城。红军主力却转向西北方向前进,分三路急进金沙江。
    中央红军要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必须抢时间急进金沙江。1935年4月3O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不顾征途的疲乏,具体布署了抢渡金沙江的作战计划。蒋介石也已发觉红军的目的是渡过金沙江,认定红军主力的渡河点是川滇两省的主要通道——元谋县的龙街渡口,他们认为红军渡江会选择满面宽且易渡的渡口,然而向来善于艰辛作战、不畏艰难的红军选定了环境更险恶的皎平渡作为先头部队的过江渡口。皎平渡至江边山势陡峭,下山时必用手杖,否则就有滚下山的危险,红军面临的艰险可想而知。
    红军对金沙江各渡口的地理环境及敌军的作战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龙街渡江面过宽又有敌机低飞骚扰,红一军团在此架桥、漕渡都不成,十三团在洪六渡架的浮桥又被激流冲垮,于是朱德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下令全军从皎平渡过江”。如此灵活的作战部署,使得红军将围堵的敌军远远抛于身后。这样红一、三、五军团和军委纵队,全部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只有红三军团的第十三团从洪门渡、红一军团的一个野战医院从鲁车渡过江。
    (二)红军精心的组织工作。红军为了组织全部人员渡江,做了精心的工作安排,在皎平渡北岸的山洞里组织了渡江司令部,并制定了《渡江守则》,指示渡江部队必须悉听渡江司令部的指挥。
    各部队未到江边之前,沿途贴布告以宣布渡江的纪律,部队到达江边时停止前进,不得相互拥挤靠近船只,各部按先后顺序到达江边之后,依次渡江,不得争先恐后。每一只空船到达渡口时,依船只所能容纳的人员数,安排具体人员到渡口沙滩上,预先指定先上的船只。每只船都标有号码,船内规定所载的人数和担数,并且标明座位次序,不得同时几人横排上船,只能一路纵队上船。每只船上都有一个司令员,包括军团长、师长在内的所有人员在船上必须听从于该司令员。红军如此有序的组织工作,是其Jil~N渡江的一个重要保障。
    (三)“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的真正目的不久也被蒋介石洞察,于是在4月28日,蒋介石电告龙云:“凡金沙江上游自巧家至元谋一段之船舶及一切可渡之材料,可否严令该段之各军民长官与地方区保长等全部移置于绥江以下叙州附近集中管理。”,龙云接到电报后,同一天令金沙江南北两岸所属部队烧毁江边所有船只,封锁江面,严禁红军渡江,并“拟将红军压迫至江边而聚歼之。”。5月3日,国民党禄劝县一个区公所的文书正奉命去江边传达“封渡烧船”的命令,正遇上穿国民党军队服装的红军,红军随机应变,最终将民团船工和船只全部控制起来,没有任何损失地于5月3日晚巧取了皎平渡口,开始部署渡江战术。红军共用7只船,35名船工加速渡江。对于这些船工,红军日夜优待,积极笼络民心。在紧张渡江的六昼夜里,红军首长亲自与船工开会,宣传员还利用每天的中午饭后的时间向船工宣讲革命道理,对其进行宣传动员。同时给予船工优厚的待遇,每人每天发给5块大洋,给予其优厚的工资待遇,并日夜六餐杀猪宰羊优待之。船工们个个愿为红军出力。红军让船民张朝寿当临时船长,带领35名船工,分成两班,不分昼夜地进行运转。在热情相处的6天时间里,红军的行事原则、组织纪律让船夫们大为感动,大部分船夫对红军产生好感,渡江后绝大多数随红军入川了。
    红九军团攻下东川后进军金沙江,一路搜寻船只组织船工,在占领盐井坪后由东川出发向金沙江前进,到达一个岔河口沙滩后,驶船前进,破浪过江,为克服风大浪急的威胁,战士们抢着帮船工支蓬摇桨,“你们红军对老百姓这样和气,对困难又这样同心协力,个个顽强,中国的反动派没有打不败的。”这是船工们的感动之言,从中可看出民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对人民的厚待,对群众的争取是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船只的获取和船工们的支持是红军能够顺利渡过金沙江的重要保证。
    (四)“长征精神”的中流砥柱作用。金沙江谷深水急,地形十分险要,红军如不能迅速渡江,就有被敌人围堵消灭的危险。为摆脱困境,红军必须抢时渡江,当时正值4月底5月初,天气己非常炎热,险恶环境横亘在红军面前。红九军团在渡江时,由于水浪太急风太大,渡一次江大约需耗时两个小时。船只在浪急风大的形势下难以前行,只能将船顺流而下,大浪到来时随浪逐流,大浪下去后横冲几步,以此来绕过江中间的急流,再将船向上驶,最终经过艰辛的努力红军终于渡过北岸。一天时间,渡船过江13次,颇费周折。面对急流,红军仍勇进不退,正是一种自长征以来所具备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着他们抵达彼岸。
    红一、三、五军团和军委纵队,从5月3日至9日止,全部都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渡江时仅用7只船,且部分船只已破损,常有水从船底流入,渡江速度也因水流太急而每小时只能来回三四次,而红军几乎全部人马,都从皎平渡渡过,日夜兼程。红军全部数十万人马通过九天九夜安全渡过金沙江。红军渡江后两天,国民党中央红军方才追至金沙江边。红军全军上下团结一致,纪律严明渡江有序,怀着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最终齐心协力巧渡金沙江,完成了战略转移。
    二、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客观原因敌军
    在洞察红军真正目的是金沙江时,认定红军主力的渡河点是龙街渡,在龙街渡作了严密部署,而其他渡口却疏于防守。然而红军的几乎全部主力都从皎平渡渡过。
    川军驻会理的川康边防军副司令兼第一旅旅长刘元塘,认为皎平渡不是主要渡口,红军不会从此过江,因此疏于防守,岸边只有民团30多人,另有一个管收税的厘金卡子。红军利用有利局势,巧妙抢占皎平渡口。红五连连长萧应棠带领一、二排战士渡船过江攻打民团时,敌军正躺在屋里抽鸦片烟,还没有从销魂的鸦片享受中醒悟过来,就当了俘虏。红九军团攻占东川后,为挺进金沙江搜寻船只时,一路上竞碰不到一个敌兵。敌军内部的组织部署不力,纪律松散,组织性差等这些都成为红军顺利渡江的便利条件。
    其实,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龙云,已于5月3日获悉红军在皎平渡过江,但他为了保存实力不敢出兵堵截渡江的红军,直至5月9日红军全部渡江后,他方才电告蒋介石请罪,并处死奉派销毁船只的参军孟智仁为自己开脱。可见,国民党的领导组织层面就松散不力,其领导者的战术安排机械僵硬,推卸责任,没有担当。这在客观上促成了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
    综合上述主客观原因,红军顺利渡过了金沙江,中央红军自长征开始以来的尾追之敌至此全部被抛在金沙江以东以南地区。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实现了遵义会议关于渡江北上的战略决定,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