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萨福的影响和评价 萨福的逸闻事迹


     
    萨福的诗歌体被称为“萨福体”,是世界文学史上一抹独特的色彩。她善写爱情诗,情诗也成为她的符号之一。除了诗歌,她还为后世留下一些逸闻事迹,尽管资料稀少,甚至很多都来自人们的想象,但这其中包含着人们对这位历史上独特女性的关心。
    萨福往往给自己的诗歌谱上曲调,供人吟咏弹唱。在技巧上,她创立了“萨福体”,改革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韵律;在内容上,她与其他诗人一起,把咏唱的对象由神转向人,用第一人称抒发个人的哀乐,领当时文学创作风气之先。千百年来,萨福被人们视为描写女性爱情的圣人、“女性主义者的偶像”“化身为文学家的罗蕾莱”(罗蕾莱是德国民间文学中传说的女妖)。马丁·威斯特称她是“学者绕不过去的坎”。
    当时很多希腊女子慕名来到莱斯波斯岛,拜在其门下学习诗艺。萨福不仅教她们知识,还写了很多表达对她们强烈爱慕的诗作。在当时,古希腊盛行师生之间带着强烈精神交往的恋情,萨福带着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广为传唱。当时莱斯波斯岛上的货币以萨福头像为图案。从19世纪末开始,萨福成为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Lesbian与Sapphic等,均源于萨福。而由此,萨福也被近现代女性主义者和女同性恋者奉为始祖。
    关于萨福的逸闻趣事,版本层出不穷,大多是基于不大可靠的传闻。在埃里卡琼的《萨福的飞越》这本书里,琼将这个诡异的希腊女诗人拉进肥皂剧式的世俗生活中。萨福像斯嘉丽一样在男人中间周旋、调情,“似乎想要吞下整个世界”。行文中,琼激荡的语调如同萨福转世。在她笔下,萨福是一个无所畏惧、卓越不凡的女英雄。
    后世对萨福的平生事迹有许多猜测附会,有关她身世的一些故事不断在小说家的笔下出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人们的想象而已。
    萨福是一个美艳的女子,有一次她犯罪上了审判席,法官要判她死刑。萨福当庭脱下衣服,露出美丽的胴体,旁听席立即爆发出抗议声,不允许如此美丽的女人被处死。法官迫于压力,只好对她从轻处理。
    在《如果不是冬天:萨福断章》里,安妮·卡尔森以独特的翻译风格,描述了萨福在大到爱情、欲望、婚姻、驱逐,小到靠垫、蜜蜂、豆子,以及关于衰老、羞耻、时间等等人类方方面面的思考,用括号和空格来提醒读者纸草上原稿文字的残缺。
    根据后世的传说和演绎,这位女诗人萨福的形象越来越丰富多彩,感动了整个西方世界: 一位美女,一位诗人,一位七弦琴演奏者,一位神秘主义者,一个美貌的母亲所生的美貌的女儿,一个失恋投海自杀的女诗人,一个女同性恋者,这就是萨福,被柏拉图尊为人间“第十位缪斯”的女人。在萨福这个名上,似乎可以加上任何一个在现代文学流行着的词汇。若是萨福本人,大概情愿用自己的诗形容自己吧:“周围的群星黯淡无光而她的光华,铺满了咸的海洋和开着繁花的田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