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反坦克武器:德国发明反坦克枪(2)


     但是,德军非常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后来的几次坦克进攻一直到1917年春天才得以发生,但在这些进攻中,英军的坦克都只是部分地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坦克乘员缺乏适当训练,另一方面是由于道路泥泞,还有就是步坦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在这次战斗中,德军步兵首次对英军坦克进行了反击。自1915年以后,德军曾经给其机枪射手和阻击手发放过一种特殊型号的子弹,这种子弹就是著名的“K”型子弹。K型子弹比普通子弹重,并且含有一颗碳化钨弹芯。这种子弹的加工非常精细,弹丸的重量与发射药的重量严格相匹配,这就使得所有这种子弹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和弹道。它们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对远距离目标和带有防护的目标进行精确瞄准射击。这种重型碳化钨弹芯子弹的远距离射击精度比普通的铅芯子弹要高,这就给阻击手对800 yd(731.2m)甚至更远距离的目标进行射击提供了条件。在稍近于800yd的距离上可以穿透用以防护前沿堑壕内的哨兵与了望哨的薄纲板。但在阿拉斯(Arras)战斗中,德军意外地却发现这种子弹还能穿透英军MK I和 MK II型坦克的装甲板--这两种型号坦克的装甲薄得要命,它们的厚度在0.2-0.4in(5.98-10.16mm)之间,而且使用的是一种在商业上被称为“锅炉板”的软质钢板。在此之前,德军最高统帅部并不知道这种“锅炉板”的缺点,直到阿拉斯战斗已经开始2天之后--即在1917年4月11日,在布里阔特(Bullecourt)的一次猛烈反击中缴获了2辆英军坦克以后,K型子弹的实际效能才被德军发现。在此之后,为了对付坦克,德军最高统帅部立即给每个德军步兵战士发了5发K型子弹,而给每个机枪手则发给了-条满装K型子弹的弹链。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毛瑟公司的“T”型步枪即开始在部队中服役。“T”是代表“坦克”,德国人给这种枪起的名字叫“坦克-步枪(Tank-Gewehr)”,通常简称为“特-格(T-Gew)”。这种枪的全长为67 in(1701.8mm),全重26 lb(11.8kg),它的射击机构与M98步枪十分相似
     除此之外,德军还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一个情况,这就是普通的步枪和机枪射出的子弹所具有的“溅射”作用,同样具有杀伤坦克乘员的能力。在早期生产的坦克上,到处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孔洞,例如,装配不合理的车门、窥视孔、观察缝、枪炮发射孔、手枪射击孔等等--而处于烘热状态的熔化铅可以乘隙钻入车内。当带有铅芯的子弹命中坦克表面时,弹体首先被撞扁,接着铅芯被从壳体内挤出,形成一个以圆周状向外辐射的“溅射体”。这种高速运动的铅质流体可以通过各种裂缝进入坦克内部,在1 ft(0.305m)范围内具有致命性的杀伤效果。一旦进入坦克战斗室,无论是炮手还是车长都逃脱不了死伤的命运。这种作用对坦克兵的士气影响十分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试制过一种十分原始的防护面具。这种面具由一副护目镜和缝在皮革上的锁子甲面盾组成,并接在一个重量非常轻的头盔上。不过没有人会戴着它进行战斗,因为这会使本就模糊不清的观察视线和高温问题更加严重,坦克兵们宁愿冒伤亡的危险,也不愿使用这种东西。
     1917年6月,英军在墨西尼斯(Messines)战斗中首次投入使用了MK IV型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有很大增强,足以抵御K型子弹。得知这一情报后,德国人立即着手执行一项新的计划,结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专用反坦克武器。当时,德国军方将这项任务交给了毛瑟(Mauser)公司,毛瑟公司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将制式7.92毫米步枪按比例放大到13毫米。由于之前没用这种口径的大尺寸弹药,因此毛瑟公司专门生产一种子弹,同时为了制造这种大型枪枝,毛瑟公司还增添一些新的加工设备。整个项目的进展非常顺利,不到1年后,毛瑟公司的“T”型步枪即开始在部队中服役。“T”是代表“坦克”,德国人给这种枪起的名字叫“坦克-步枪(Tank-Gewehr)”,通常简称为“特-格(T-Gew)”。这种枪的全长为67 in(1701.8mm),全重26 lb(11.8kg),它的射击机构与M98步枪十分相似,但身管长度超出了比例,另外重新设计了手柄,并在枪托前安装了一个轻型双脚架。射击机构由一个转动式枪机进行闭锁,枪机的样式与7.92毫米步枪相同,只是没有弹仓。每发子弹都需用手装入枪尾。在120 yd(109.7 m)的距离上,只要子弹着角适当,这种步枪就可以穿透英国MK IV型坦克的装甲板,但在着角等于或小于45度时,它的子弹则连MK IV型坦克上最薄的装甲也打不穿,在60 yd(54.8 m)的距离上也是如此。这种枪的后座力大得惊人,有一份报告提到很多部队都不愿意使用这种武器,但由于它相当有效,因此仍然被大量地发放部队。
     当时德国还有另外一种反坦克武器--轻型堑壕迫击炮。德国人在为制式迫击炮设计了一种新型炮架后,这种武器就具备了进行低射界射击的惊人性能。自然,这种迫击炮必需放在堑壕外射击,但只要能巧妙地选择场地,操作起来倒也非常容易。根据1918年8月21日一份德军文件的说法,在一些被认为是由野战炮所造成的坦克损失中,有一部分归因于堑壕迫击炮似乎更为合适:
     在两个师中,用于执行反坦克防御任务的轻型堑壕迫击炮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其中有一个师,由于是使用火炮、堑壕迫击炮和机枪同时射击,所以无法对射击效果进行精确分析。而另外一个师,即192师,则作了如下报告:
     (1)那些装甲已经被打穿的坦克着了火,似乎无论是英国坦克的侧装甲还是炮塔装甲都没有得到加强;
     (2)在500m的距离上,轻型堑壕迫击炮射击精度非常好,在这个距离上坦克肯定会被消灭。在稍远的距离上,即在500-800m距离上,迫击炮的火力同样非常有效,结果,敌人的坦克不得不调头逃跑……
     同一份报告又继续说到,坦克机枪的压制火力,只是在300m距离以内才比较准确。这就意味着一个堑壕迫击炮的炮手班,可以在距“雌性”坦克火力200yd(182.8m)以外的地方将坦克击毁,而自己则并不存在任何危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英国坦克的最大威胁来自德军的野战炮,只要野战炮命中一发炮弹,坦克就难以幸存,不存在任何希望。英国MK I和MK IV式坦克的长度和高度已分别超过20 ft(6.1m)和8 ft(2.44m),而且外部装甲都是垂直布置,要想在大面积上布置更厚的装甲会在本已超重的车体上额外增加重量,而在地面车辆上使用倾斜装甲是若干年之后才出现的事情。德国的M1896型77毫米野战炮是一种理想的反坦克火炮。按照当时的标准衡量,它相当轻便,并且能够发射15 lb(6.81kg)重的炮弹,只要命中一发就可将坦克彻底击毁。德军很快就学会了在靠近前沿的相互支援阵地上使用这种火炮的方法,他们在阵地上不仅可以用77毫米野战炮对付迎面开来的坦克,而在等待坦克接近的间隙还可作为近距离支援火炮使用。但德国人也注意到不能赋予它们太多的火力支援任务,否则,在与敌坦克正式开始作战之前这些火炮就很可能已被对方炮兵连的火力所消灭。德军的每个步兵师还从其预备队中抽调出一部分野战炮,并且始终使火炮跟前车挂在一起,骡马也做好了可以随时出战的准备,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只要一声令下火炮立刻就可出动。在这些值班火炮的前车上备有钢质尖头穿甲弹,这就组成了一支可以随时奔赴任何危险地区的“游击小队”。这种安排虽然十分周密,但却给炮兵增加了额外负担,而且,能够用于执行通常射击任务的火炮数量被大量削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