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生命线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http://www.newdu.com 2024/11/13 05:11:49 中国民族报 李贽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个科学论断,是新时期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文化发展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基础上,重新审视和认真评估民族团结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与时俱进地对党和国家以往关于民族团结重要性、科学性思想的升华和推进。 一、民族团结生命线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这个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民族团结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和特征指明了方向。 (一)战略性地位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和承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保障条件,这是由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民族平等的表现和必然结果。 一方面,强调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要保障,即是强调其合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的是民族团结事业在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工具理性特征。另一方面,强调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即是强调其合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目的性,体现的是民族团结的价值理性特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本身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各族人民在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加强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这些都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的性内容,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价值需求角度对民族团结必要性的把握。 (二)基础性作用 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为各民族超越民族差异界限联合起来,建设共同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一是“最关键”,指“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体现了民族团结工作在国家全局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指出,只有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才能保障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二是“最管用”则体现了民族团结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的基础性作用。争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族团结的核心就是在民族工作中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争取各族群众对党的领导的拥护,对党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可。只有把各族群众对自身全面发展繁荣的需求和利益,纳入和体现到我们的民族工作中来,统筹安排,积极实现,才能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奠定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群众和人心基础。 (三)长远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对待民族团结工作要“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些论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团结工作长远性特征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民族团结问题上深邃独到的历史眼光和宽广博大的人民情怀。 这是由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决定的。民族发展、消亡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的存在,就离不开民族团结工作。这也是由民族发展的复杂性决定的,在此基础上促进民族团结,就要既反对急躁病,反对超越历史阶段,忽视民族差异,用行政手段强行消灭民族差别的过激行为;又反对消极无为,反对过分强调民族感情和民族特点,甚至人为制造或者固化民族差异。要欢迎和提倡民族间相互亲近,相互学习,大力促进和加强相互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兄弟情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这些人民内部矛盾,就要尊重民族特点差异,缩小民族发展差距,着眼于各族群众民生和发展问题的实际,巩固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同时,在现阶段,民族问题中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敌我矛盾。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周云磊:实现有时代感的文化育人
- 下一篇:文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