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世界历史 > 英国历史 >

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的重要意义 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局限性


      《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颁布的一部重要法令。这部法令的颁布对英国意义重大,一套较为完善的济贫制度逐渐在英国形成,同时它也是社会保障法历史上的里程碑。这并不说这份法律是没有任何缺陷的,相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部法律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的重要意义
    《济贫法》颁布之后的英国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济贫制度,该制度包括征收济贫税、建立济贫院、实行教区安置。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对穷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救济并加以管理,以便维护社会稳定。这种济贫制度明显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济贫制度的实施在当时有效地解决了英国流民问题,维护了英国当时社会的稳定,为后来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济贫法》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部对社会保障相关事项作明确强制规定的法律,它体现了国家救济贫民的责任与义务,也对后来世界社会保障法制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局限性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济贫法》并不是一部完美无瑕的法律。正是因为《济贫法》内容上的局限性导致它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济贫院变成了贫民收容所。按照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中体现的济贫政策,全国范围内各教区所建立的济贫院只能收容老人、病人和孤儿群体。但是后来,在济贫院内,老人、病人、孤儿等弱势群体和有劳动能力的人混合居住在一起,济贫院慢慢演变成了普通的收容所。这种现象不仅使济贫的精髓变质造成养懒汉,同时也使济贫开支大幅度增加。在18世纪中叶,政府用于济贫的开支每年约为70万英镑,1790年年开支约为200万英镑,到1800年上涨到近400万英镑,1819年高达700万英镑。如此巨额的济贫开支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了很大比重,引起纳税人的普遍不满。
    第二,《济贫法》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166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住所法》,它是对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内容上的补充,主要是规定穷人只能在他的出生地才能享受到政府救济。由于新一轮圈地运动的进行和工业革命开始向农村扩展的缘故,农村中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住所法》对穷人救济规定有出生地的限制,这些剩余劳动力为了获得政府救济就只能生存在教区,靠教区提供的救济金维持生活,而不能到工厂中充当劳动力。这种所谓的“户籍制度”是英国历史上所特有的,它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是不利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