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杨家将:杨业多留败绩 杨六郎与郡主无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0:11:40 深圳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杨家城遗址的将军祠。新华社 发 杨家将的老家杨家城位于现在陕西神木县附近的杨城村,这是杨家城残存的土城墙 。新华社 发 记者 陈黎 岁月苍茫,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正在上映的《忠烈杨家将》, 却用这个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叩动了又一代年轻人的心。也正是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感动,满门忠勇的杨家将在国人心中千年传承,难以磨灭。 承载着一代代的国人对英雄的渴盼,残酷的战争和悲运的英雄们,在无限瑰丽的民间想象力的打磨下,渐渐幻化成感天动地的英雄传奇,释放出历久弥新的不灭光芒,却同时也越来越远地偏离了真实的历史原貌。 传说中的杨家将和历史究竟有多远?史学家们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故纸残页,试图从拼凑起来的碎片中还原历史的真相。 杨无敌青史多留败绩 有着“无敌”之称的杨业,战功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在《宋史》和《辽史》中,关于他的战斗记录寥寥可数,还多有败绩。《忠烈杨家将》中,杨业头撞李陵碑而死,以展现他绝不与降将叛臣苟同合流的气节,然而史实并非如此。 作为北汉将领,杨业曾与北宋对抗了三十多年,而在史册上,杨业与宋军的交锋只有几个简短的记录,而每个记录都以他的失败而告终。其中一个纪录是这样的:杨业与宋军战于太原城下时,被宋将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后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短短数笔,将杨令公描绘得狼狈不堪。 北汉灭亡以后,杨业归降北宋,他的战绩从这里开始反转,然而此时他已是英雄暮年。 因为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宋太宗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小说中的潘仁美)节制。公元九八0年春,契丹贵族以十万之众,进犯雁门关,潘美“令杨业领麾下数百骑,自西径至雁门口,南向与美合击之。” 这一战宋军一振过去的战败颓势,大获全胜,潘美、杨业都立了大功,而杨业在此战中更是率领数百骑兵,绕小路杀到辽军背后,出奇不意,展示了他“勇而有谋”的军事才能。 自此,杨业威名大震,辽军远远望见杨业的旌旗,纷纷不战而走,不敢与他交锋,杨业由此赢得了“无敌”美名,却也招来了同僚们的嫉恨。 雍熙三年,宋朝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在寰州遭遇了辽兵的大举反击。当时他们的任务并不是与敌交锋,而是迁移民众,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坚持与辽国正面作战,嘲笑杨业怯敌,空有“杨无敌”的名头,而主将潘美不置可否。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 杨业知道此战必难取胜,就约定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然而杨业出击后,王侁等人没有等到战果,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竟然率领部队出击,随后,在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时又慌忙撤退,留下杨业孤军奋战。 杨业败退到陈家谷后,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只得再率领部下一力死战,最后杨业精疲力尽,为辽军生擒,绝食三天,悲壮而死。 杨六郎与郡主无缘 “七子去,六子还”,在《忠烈杨家将》影片中,背负着这句悲伤谶语的阴影、背负着老母亲的期盼、背负着六位同胞兄弟的生命重托,最终轼杀仇人带父归来的六郎杨延昭,是历史上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 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他为守护宋朝边关而与辽军奋战一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据《宋史》记载,在杨门七子中,杨延昭的年龄按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所以他并非杨业的第六子,而应该是长子或是次子。 那么为什么后人称他为杨六郎呢?对此史书说法不一,其中一说“六郎”是辽军对他的称呼。因为当时辽人迷信地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是辽国的克星,而杨延昭在与辽军对抗不止的一生中,令辽人十分敬畏,因此辽人认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称其为杨六郎。 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却特别喜欢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每逢出征必带他同行。血与火的考验,造就了杨延昭的英勇善战和治军严明。据记载,杨延昭生活简朴,号令严明,身先士卒,颇有杨业遗风。他镇守边防的二十几年,辽国对他十分忌惮。 影片中,聪慧明丽的柴郡主与英武果敢的杨六郎之间一段爱情戏,赚足了观众的眼泪,然而在历史上,杨六郎的所谓“郡马爷”身份却找不到任何依据。从杨六郎的生活轨迹看,他从未在京城任职,长年镇守边关,57岁时死于高阳关副都部署任所,与柴郡主即便有缘也应无分。 除了杨延昭以外,《忠烈杨家将》中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杨门英雄七子,只有四郎杨延玉在史书中还有迹可寻。在演义中,杨四郎在金沙滩一战中被俘叛国,成为辽国驸马,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却是随父征战并最终战死于陈家谷口的英雄,是杨门七子中唯一一个在那场战役中殉国的人。 史书记载,杨业的另外五个儿子分别为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但除了名字,他们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杨门第三代英雄寂寞 在杨家将多个版本的演义和故事中,杨文广是杨六郎之子杨宗保与穆桂英所生,但是无论是杨宗保还是穆桂英,都无法在历史上找到他们真实存在的依据。 杨文广到底是谁的儿子呢?史书对此其实有明确的记载:杨文广并非是六郎杨延昭的孙子,而是他的儿子,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 历史上,杨文广因为讨贼有功,官拜殿直。后来在西夏的防御战中,杨文广声东击西,先放出话去要在喷珠筑城,自己却率军迅速赶往筚篥,连夜抢修城寨,等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到达时发现宋军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势,只得无奈撤退,此时杨文广却乘机遣将出击,斩获大批敌人。 这一役显示了杨文广的军事才华,皇帝也下诏嘉奖,赏赐丰厚。但是杨文广有史记载的漂亮仗也就仅此一场而已。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的报国忠烈,也始终在为“收复幽燕,平定北方”这个杨家将为之奋斗了三代的理想而努力,但是他却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 史学家们分析认为,此时的北宋朝积弊已深,并且已经与辽国议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战与和之间不断摇摆,一味消极防御,讳言用兵,杨文广可谓英雄寂寞,生不逢时。 比杨家将更亮的杨门女将 翻开历史卷册,佘太君、穆桂英等一个个生动如花的杨门女将竟然全无生平可考,十二寡妇征西这样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完全找不到存在的依据。 辽人再次进犯,大宋却无将可用,此时的杨家也是将星寥落,男将已尽数为国捐躯。危难时刻,白发苍苍的佘老太君毅然率领满门孤寡遗孀,慷慨请缨,踏着先夫的血迹为国出征……多少年来,演义中杨门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总能令国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忠烈杨家将》中,佘太君环视着七个儿子,神情坚毅而悲壮,一句“救爹回来”,引得观众热泪盈眶。刚毅豪迈、老当益壮的佘太君堪称杨家将的精神领袖,在杨家将的众多故事中,哪一出都少不了她来压气场。如果按照这些故事推算,佘太君竟已历经了杨家五代人,寿命堪比南山,永不殒落。 然而,对佘太君是否真有其人,史学家们一直有争论。一种说法是佘太君本姓折,因“佘”与“折”音近而被后人误传。她曾同杨业并肩战斗于抗辽前线,杨业战死后,她向真宗上疏,力辩丈夫战死的原因,保护了杨家将的名节,也使奸佞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不过这些记载大多出于清代资料,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从北宋就开始流传的杨家将故事,起初一直是杨业及其子孙等杨家男将的故事,直到元朝,杂剧中才开始有杨门女将的第一代人物佘太君的出场。而到了明朝,当《杨家府演义》最精彩的片断——“十二寡妇征西”流传之后,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男将们竟开始渐显暗淡,而女将们的形象却愈加耀眼,故事情节也被不断添加,越来越传奇。 潘美被千夫指有点冤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个人物,他的原型应该是潘美——一位战功赫赫的北宋开国功臣。 在中国,无论老幼,提到奸臣潘仁美,无不咬牙切齿,其知名度与设下奸计害死岳飞的秦桧可有一比。《忠烈杨家将》中的潘仁美也大致延用了民间的这一形象,是一个仗着女儿以色事君,不学无术却玩弄权谋、陷害忠良的奸佞小人。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个人物,他的原型应该是潘美——一位战功赫赫的北宋开国功臣。 史书记载,潘美曾先后力助宋太祖、宋太宗灭南汉,平南唐,铲北汉,并多次率军与辽贵族抗争,立下了显赫战功。 不少史学家认为,最后导致陈家谷一役杨业战死沙场,潘美确实有一定的责任,但直接害死杨业的,应该是以诬陷主帅而起家的王侁。 按宋史的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当王侁带军队离开防地时,他还曾予以制止,只是没有力争。从战后的处分来看,潘美承担的也不是主要责任:两个监军都被撤职发配,他却只受到了降职处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宁津蟋蟀:传说与现实(2)
- 下一篇:宁津蟋蟀:传说与现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