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故事 > 民间故事 >

郯子为父母治病感动世人 粉丝拥戴建立郯国


    
    郯国故城西北角
    先秦时,东夷部族郯部落弱小,它虽为本地土著但却只能依附大国生存。是齐鲁等大国眼中的蝼蚁小众,连吞并它的兴趣都没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却产生了一位“大明星”郯子。当时,追捧他的粉丝不计其数,甚至包括孔子在内。因为追捧郯子的粉丝太多,最后粉丝推举他做了国君,粉丝做了臣民,史称郯国。 
    记者 朱德蒙 见习记者 王茜
    专家顾问团: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考古学博士 燕生东
    临沂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兼校级重点学科“专门史”学科负责人 顾向明
    山东博物馆考古部 李宁
    山东省郯城县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 秦士杰
    山东省郯城县史志办公室 徐希冕
    1
    大明星郯子
    扬名鲁国
    公元前525年,鲁国殿内,昭公坐于殿上,一人端坐殿下。如果不是昭公早已知道此人年纪,但看他满头华发,还以为早已过了花甲之年。 昭公心下怜惜,因此盛宴款待。宴会上,很多鲁国官员都慕名前来听这位白头发的外国人讲学问。如此受昭公和鲁国官员喜爱,这位客人自然不是普通人。人们惯称他为郯子,是一位扬名海内外、人人皆知的“大明星”。
    这位“大明星”,以孝闻名。他为了帮助父母治病,甚至不惜扮成动物,久居深山。他不仅有圣人孔子这个“粉丝”,还因为自己的名气创建郯国。
    2
    为父母治病 感动世人
    郯子,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从小受到父母严格管教,郯子也和别的孩子不同,当别的孩子都在玩耍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帮着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尽管郯子很忙,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习字,这样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郯子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积极地面对生活,甚至是觉得非常充实的。
    但善良、孝顺的郯子似乎应了那句“好事多磨”的老话。
    26岁,当同龄人大多娶妻生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或者外出创业、留一番名声的时候,郯子的父母却双双患上眼疾失明。孝顺的郯子四处寻医问药,然而几年后,当家里的药渣越来越厚,积蓄越来越少时,父母的眼疾却丝毫没有好转。
    终于,一次,郯子在一位名医处得知一个秘方。名医告诉郯子,鹿乳可以医治眼病。郯子听后,万分感谢名医。并连夜赶回家中,收拾妥当,上山寻找鹿乳。功夫不负有心人,郯子最终取得了母鹿乳并带回家中。
    郯子的父母喝了鹿乳,竟医治好眼疾。
    郯子的孝心感动世人,他的德行同样受世人敬佩,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明星”。甚至连当时大国鲁的孔子都是他的“粉丝”,并慕名而来,听他讲学问。
    韩愈《师说》一文曾记“孔子师郯子”。如今,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敏而好学,听说郯子德行,便前往郯子的家乡虚心求教。
    所谓“明星”,即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别人关注、效仿,因此明星言行举止都会是别人的表率。春秋时的“大明星”郯子更是身体力行,因此,这样的明星也才会有更多的“粉丝”追捧他。
    3
    粉丝慕名前来 共建郯国
    后来,仰慕郯子之名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慕名前来的粉丝们为了追随偶像,便在郯子的家乡聚居生活。久而久之,这个地方越来越大,从小村子变成了城郭,又从城郭继续扩大,最后众人竟推举郯子做了国君,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郯国。
    春秋时,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国之间连年争战,小国往往沦为大国瓜分的对象。郯国作为东夷弹丸之地,本就弱小,郯子又以仁孝治国,不崇尚武力,主张和平共处。据史料记载,郯国与周边国家常有来往。而郯国北临齐、鲁,南傍吴、越,正是兵家必争之地,怎么可能不受别国窥伺。因此,郯国想要生存,只得依附鲁等大国之下。有一次,郯国就和本家兄弟莒国发生冲突,当时便是郯国“背后的大哥”鲁国出面调停。郯国受鲁国庇护,郯子曾去鲁国拜见鲁公,郯子的“孝”备受鲁公青睐。
    但无论鲁公如何赏识人才,春秋的大环境下,鲁国不可能一直扮演“善良”的“粉丝大哥”形象。所以,郯国除了提防其他国家外,还要不时受到这位常常说“欣赏自己”的大哥的吞食。《春秋》记载:“宣公四年春,公及齐侯平莒与郯,莒不肯,公罚莒取向”。
    其实,从古至今,无论外姓大哥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自家兄弟最管用。郯国虽然和莒国不时有些摩擦,但到了关键时刻,郯国的国君还是得向着莒国逃亡。而郯国与另一个东夷大国莱国关系也非常密切,据史料记载,郯国与莱国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两国之间虽不是最直接的来往,但两地的军队信息互通并经常彼此交流,这也促进郯国与莱国间的经济文化的沟通。
    郯国弱小,却从来不参与大国会盟,郯子仅是凭借着自己的名气让郯国扬名东方大地,致使后代也多仰慕郯国。所以,如此弱小的郯国竟也存世600余年。直到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
    ■ 国之典故
    凤凰后裔
    以鸟为官名
    远古先民对大自然万物都有崇拜感,从出土的文物便可得知,东夷人均崇拜鸟,对自然的崇拜转变成对图腾的崇拜。而少昊时代对鸟的崇拜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不仅以鸟为图腾,且以鸟为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记载“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风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相传,在少昊诞生的时候,有凤凰飞落在院里,因此他被称为凤鸟氏。而后来在他继位时,又有凤鸟飞来,少昊觉得这是一个吉祥的征兆,冥冥之中像是一种安排,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为了讨个好彩头,他便拜鸟为师,崇拜凤鸟图腾。长大后,天资聪明的他后来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并以各种各样的鸟作为文武百官的官名,建立了一套“百鸟争鸣”的制度,具体的分工则是根据不同鸟类的特点来进行。
    例如,凤凰是吉祥的太阳鸟,它代表和平安定,并知晓天时,所以凤鸟氏掌管历法;而主管教育的命名为祝鸠氏,因祝鸠非常孝顺,所以如此命名。
    郯国作为东夷部落的土著居民,无论从面积还是军事实力看,都不及被大家知晓。而郯国之所以在历史上名声大噪,是因鲁昭公十七年时,郯国国君郯子第二次朝拜鲁国时,鲁大夫的叔孙昭子对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十分疑惑,便问及为何。郯子可谓侃侃而谈,数说着历来的制度、事迹,讲述着祖先的职守。
    郯子的一番解释,让在座的每一位都非常佩服,他的渊博的学识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在远古的时候,每一个官职,都代表特定的含义和职责,而当政治发生什么变故之后,随着任职者的离开,这些本该世代相传的学术,也随之而去了。但是一些诸侯小国,比如郯国,却将这些官职的意义和对职责的认识保存了下来。“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天子那里推动了古代官制,但有关古代官制的学问都保存在四方的蛮夷小国。
    这个与郯国有关的历史典故,一直为人们所珍视,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和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资料,并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众人根据鸟迁徙的时间,来辨别不同的节气,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时至今日,尚鸟的文化也一直延续在郯城县。
    ■ 国之姓氏
    《山东通志》记载:“郯,己姓,少昊之后,春秋时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今郯城县城。”
    ■ 国之世系表
    郯国:
    郯子 不详
    郯子鸪(?─前413年在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