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神性:善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4:11:27 新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由于龙是由众多的对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对象之间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龙又有了“善变”的神性。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在天可以是云、是电、是虹,在地可以是猪、是马、是牛,在水可以是鱼、是鳄、是蛇。换句话说,天上的云、电、虹,地上的猪、马、牛,水中的鱼、鳄、蛇,以及天地间的龙卷风等等,都可以是龙的变体和化身。 对龙的善变的神性,《说文》概括为“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瑞应图》加了一句“乍存乍亡”。还有《管子》,说得也挺好:“欲小则化为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乎云气,欲下则入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再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讲得也不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如此“善变”,难怪宋代的王安石要在《龙赋》中感叹一番了:“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唯不可见,所以莫知其向;唯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真是“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呵。 可让龙变化的对象很多。 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沟深林密,植被丰厚,是许多珍禽异兽的栖息地。相传当年大禹治水路过这里,有一条神龙欲投效立功。因来得突然,大禹受惊,连呼“蛇!蛇!蛇!”神龙见大禹小眼观它,当即气绝,倒地化为山形,即今天的卧龙。龙的角冠变成了四姑娘山,龙须变成了松杉柏桧和山涧瀑布,龙鳞变成了平原沃野,就连身上的虱子,也变成了国宝大熊猫。 龙的取材对象多为动物,变动物是龙的拿手好戏。《夷坚志》载,三条龙违天命行雨,为了免遭执捕,化为獭而藏。《宣室志》载,有人见两条腰长胸凸的白犬在原野上奔驰,后跃然入湫,湫中白浪翻腾,继而有两条龙由湫中升起,顿时云气涌聚,风雷大震。《志林》载,某地修庙,祭祀之日有白鼠,长尺余,从酒肴上经过,嗅而不食,“父老云:龙也”。《老学庵笔记》载,某处士在淮滩雷雨中,见一龙腾努而上。雨过后,在滩上拾得一蚌,个很大,其中“龙盘之迹宛然,鳞角爪鬣悉具”。 龙不仅能变动物、变天象,还能变植物,如黄帝乘龙上天,群臣援拽龙须,“须坠而生草,曰龙须”(《古今注》);泉州众僧祈祷于龙潭,但见“一物起潭中,类莲花,而茎柄皆赤色”(《夷坚志》);变矿物,如“龙血入地为琥珀”(《酉阳杂俎》);变人,如变作老头儿,求孙思邈救助;变作牧羊女,托柳毅传书;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哈尼族民间故事(2)
- 下一篇:宝应白鼠村的传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