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发现魔女地形之谜(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09 新浪 文章摘自《西藏未解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一场比赛禄东赞胜利了,又开始了第二场比赛。这时,皇帝叫人牵了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来,让婚使们分辨出哪匹母马是哪匹马驹的母亲。各位婚使轮流辨认,有的按毛色分,有的照老幼配,有的以高矮比。但是,结果都弄错了。最后,轮到禄东赞了,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在一天之中,只给马驹草料吃,不给它们水喝。第二天,他把马驹放到母马群中。马驹都急急忙忙地找到自己的妈妈去吃奶。于是,母马和马驹都被禄东赞分辨出来了。 第三场比赛是认鸡。有100只母鸡和几百只小鸡,唐太宗请婚使们指出哪些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难住了,谁也指认不清。轮到禄东赞了,他把鸡群赶到广场上,撒了很多酒糟,母鸡一见吃食,就“咯咯”地呼唤小鸡来吃,这时大多数小鸡都跑到自己妈妈的颈下啄食去了。但是还有一些顽皮的小鸡,不听母鸡呼唤,各自东奔西跑地去抢食。于是禄东赞一边学着鹞鹰的叫声,一边大声喊道:“鹞鹰来了!抓小鸡了!”鸡娃听见,以为真的,便都急忙钻到自己妈妈张开的翅膀下藏起来。霎时,广场上一片寂静,只见老母鸡护卫着各自的小鸡,警戒地向四周巡视着,准备抵抗侵袭者。 后来,婚使们又经过识木、宰羊揉皮饮酒、赴宴找路回店等比试,禄东赞都以超人的智谋获得胜利。 禄东赞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唐太宗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七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六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个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吸引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他终于完成了迎亲使命。 于是,文成公主带着汉族的文明前往西藏,成为历史上“汉藏联姻”的佳话。 文成公主进藏的陪嫁 唐太宗非常喜爱文成公主,因此她陪嫁的嫁妆非常多。那么,这些陪嫁物品到底有多少,又有些什么呢?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分别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有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还带着通晓所带书籍的文士和制造各种物品的工匠以及乳娘、宫女、乐队等。 进藏为何要选择在冬季 冬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季节,可文成公主在进藏的时候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季节呢? 文成公主进藏时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 玉树县的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千米的贝纳沟。 文成公主庙 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文成公主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公主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 文成公主与贝纳沟 贝纳沟与文成公主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在贝纳沟的岩壁上至今还保存有9尊佛像。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扎陵湖会面后,翻过巴颜喀拉山,越过通天河之后,来到玉树境内的贝纳沟。因长途劳顿,他们决定在贝纳沟休整一个月。当地藏族头人和群众为公主举行了她进入吐蕃地界后第一次隆重的欢迎仪式。 文成公主为一行能够平安地通过巴颜喀拉山和通天河而高兴。自小信佛的她为了表达对神灵的虔诚,亲自进行了设计,在贝纳沟的岩壁上刻下这9尊佛像。 日月山的传说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初唐时名为赤岭,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日月山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 日月山文成公 主像 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时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而使其战略地位最为突出。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文成公主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 日月山的碑石 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面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 揭秘倒淌河 关于倒淌河的传说,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约3300米,全长约40多千米,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见底,看上去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 当然,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泪水汇成的这只是一个传说。 对于倒淌河,地质学家是这样揭示的:倒淌河原也是一条东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罗汉堂河一起注入黄河,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它才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这便是科学的论断。 通往日月山的公路 然而,不知为什么,这科学的断语总是被人忘记,远古的神话更使它永远笼罩着一层神秘。 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 文成公主进藏所走的道路,便是人们所说的唐蕃古道。从陕西省西安市出发,过咸阳,沿“丝绸之路”东段西行,越陇山,经甘肃天水、陇西 唐蕃古道上的文成公主庙 洮至临夏,在炳灵寺或大河家渡黄河,进入青海民和官亭,经古鄯、乐都、西宁、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公主佛堂),然后经切吉草原、大河坝、温泉、花石峡、黄河沿,绕扎陵湖和鄂陵湖,翻巴颜喀拉山,过玉树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结古巴塘,溯子曲河上至杂多,沿“入藏大道”,过当曲,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聂荣、那曲,最后到达拉萨。 文成公主的贡献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40年(公元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 而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有如闻仙音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拔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公主带的水磨,深受劳动人民欢迎,公主和她的侍女,还把纺织、刺绣技术传授给吐蕃妇女。 吐蕃过去没有文字,无论什么事都用绳子打结,或在木头上刻符号表示。为了让生活更加文明化,文成公主劝松赞干布设法造字。于是他指派柔扎布去研究,后来造出了30个字母和拼音造句的语法。松赞干布认真学习新文字,并把这些字刻在宫殿的石崖上,从此吐蕃有了自己的文字。他们用吐蕃文释译唐朝的儒经和佛经,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 当然,这些只是文成公主对西藏做出的一部分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沈阳天后宫:是中国最北的妈祖庙(2)
- 下一篇:文成公主进藏发现魔女地形之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