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真相:残忍缺乏“仁”性(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43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武士道兴起于藤原氏专权政治背景下的日本,武士的形成是与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发展相关联的。大化革新以后实行的征兵制随着中央集权制的衰落也日趋松弛。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而慢慢分离一些农民去训练,后来干脆成立了专门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团。从11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形成了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武士团有着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实行首领的命令,实行主从关系。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武士在战场上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形成了“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新观念,成为维持武士团组织的重要思想支柱!到1221年,幕府通过平息承久之乱,取得了决定性优势,日本的公家和武家二元统治朝武士一元统治发展,其历史潮流势不可挡。通过主仆关系,武士终于超过了贵族,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武士最关心的是保家,所以,对主人的效忠也只不过是一种手段。他们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壮大本家族。由于这种心态的存在,导致了日本人特别善于竞争的特点。 武士道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思想。武士阶级保留了祖先们残暴而洗练的气质。但这种思想是“只感化自己民族”的思想,对外则是残暴的一面,套用尼采的一句话:“如果把亚洲人的性格状况比喻成平原,日本就是一座突起的山丘”。 其实武士道精神所包含的残暴和洗练是很好理解的,自古日本主要有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岛屿,地域狭隘,自然资源贫乏,最早见于史册的较为统一国家,主要是3世纪的邪马台国,以及5世纪的大和国家,落后的生产力必然导致不安定的社会环境,日本始终没有形成类似中国古代的强大,安定,富庶的封建国家,不停的战乱使得人们形成一种畸形的武力崇拜,因为武力地掠夺能带来劳动不能带来的财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衣食无忧的生活和稳定牢固的政权来自内政建设,战争只能带来破坏和灾荒,称颂的战争是那些中止战争的战争,所以我们就有“兵乃凶器”的观点,老百姓也不喜欢士兵,但在日本,武士是政权稳定的唯一保证,所以武士能够完全脱产成为特权阶级,不可能有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屯田制度。武士道精神的残暴其实是求生存的本能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必然道路。 日本自古以来都有对外侵略的特点,同时也有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但是我们发现,所有日本人所学习的东西完全停留在器物或制度的阶段,不论多么优秀的文化都不能感化日本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大化改新时日本向中国学习了现今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但是将中国以民为本,仁爱的文化弃如蔽履。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强调忠君,但是在国家和君主之上还定制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可以是为民谋利,可以是“正道”之类,总之一人专政的封建社会阶层之上高悬着一把“正义之剑”,任何人都可以以之为名进行反抗,这在日本没有。又像佛教在日本,它本身内省思考的色彩,不能让武士在动刀前有充分的思考。包括后来的明治维新,日本人学会了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行政制度,但是把资本主义平等,博爱,自由,民主的精神撇在一边。比如,在中国经常有刺客被指定要刺杀地人感化而放弃刺杀,甚至改变自己的立场,这在日本是不可能的,简单的说,日本人效忠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但中国人效忠自己的信仰。又如,日本的国技空手道,源自中国,它本身也就有它的两条基本准则:空手道是用来防御的;必须牢记上一条。但是二战中的日本武道家,在效忠天皇。很多都成了法西斯的工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震惊:1930年肃反应用酷刑 男点天灯 女烧下体
- 下一篇:周恩来亲自踏勘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