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研究动态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3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2017年第三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作者:孔敬 本期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研究动态主要涉及了民族旅游电子商务、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等方面内容。 在旅游经济电子商务方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耿裕清、陈骋在《基于SWOT分析法的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移动电商融合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5期)一文中,以贵州省为例, 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了旅游服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 指出目前旅游服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劣势、威胁、机遇,提出了旅游服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对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贵州民族地区的旅游服务移动电商融合发展的现阶段, 劣势大于优势、机会多于威胁。贵州旅游服务业自身质量不高, 发展移动电商劣势明显, 而外部环境可以提供较多机会, 助力其弥补劣势, 因此WO策略, 即扭转型战略更加适合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移动电商的融合发展。具体对策包括:(一) 发挥优势, 扬长避短。民族地区旅游企业应当优势互补, 形成战略联盟、达成战略优势、增强品牌效应, 保持产业优势与成本优势。第一, 建立行业内部联盟。第二, 建立行业间战略联盟。(二) 化劣势为优势, 补齐短板。首先, 学习先进经验与模式, 提高管理与经营能力。其次, 重视移动电商渠道的建设。再次, 产学结合, 培养高素质人才。(三) 把握机会, 实现跨越。首先, 充分利用政策资源, 建立良好的旅游服务业移动电商环境,如充分利用大数据建设机遇、利用国发二号文件机遇和利用国发二号文件机遇。其次, 多样化经营, 满足民众需求。(四) 化威胁为动力, 奋力赶超。在发展移动电商的过程中, 民族地区的旅游服务企业可以直接采用C2B模式, 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下,旅游服务由线下发展转移至移动互联网络进行业务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些对策建议对于相关企业更好地找准定位、谋划发展战略, 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郭旭等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虽然近年来民族旅游开发的电子商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民族旅游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着平台质量欠缺、资源整合不足、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对民族旅游业的产业优化整合意义实现。要使电子商务的意义发挥更加充分,不仅需要在思想方面加深电子商务的产业意义理解,也要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上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方面的完善,还可以创新思维,形成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发掘,使电子商务成为民族旅游业战略发展的坚实支撑。作者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电子商务发展的深入推进策略:(一) 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深度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民族旅游业的游客市场发掘和锁定, 还能够使民族旅游的整个产业链得到整合。对于民族旅游电子商务的深度关注可以从电子商务平台功能系统化整合、平台的结构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的投资, 包括电子商务的信息更新等多个方面来体现。(二) 网站功能多元化发展。在民族旅游开发的电子商务发展中, 还需要把功能多元化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游客的出行需要, 民族旅游的电子商务功能多元化可以向多个方向延伸, 如旅游新闻、旅游天气、旅游导游、线路设计、货币结算、地方特产购买、信息交流等。(三) 建构旅游资源整合平台。使所有的资源都能够集中在这个平台上, 如可以根据民族旅游发展需要, 把新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成为具有营销推介、客户互动、在线销售、增值服务等多个板块。(四) 关注电子商务数据利用。基于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特殊性, 对于民族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更需要关注电子商务中数据发掘, 以此来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如游客信息回馈或者在电子平台上的行为实际上是游客消费心理的一种表现, 众多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共同认知或者行为模式实际上反映了游客的共同趋向。利用这些信息科获取消费者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取向。 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研究方面,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丹在《羌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产权困境及对策》(《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一文中,对羌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及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羌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所面临的困境有: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文化遗产的保护缺少相应的产权制度保障和地方民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较淡漠。羌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产权问题有:利益关联者之间的冲突源于产权界定的不明确、权益配置不合理导致短期开发行为盛行和民族文化资源产权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从而提出了强化产权意识, 推进羌族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具体措施有:(一) 增强广大民众对本民族文化资源的维权意识和觉悟。全面推广法律规定,让广大羌族同胞充分认识到特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发展潜力和商品价值, 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资源产权予以合理保护。(二) 通过顶层设计健全文化资源产权制度。在文化产权保护的法规、政策方面做到科学化、具体化, 才能确保出现国际化产权争议的时候, 能够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从整体上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政策条目, 这也是政府工作的职责所在。(三) 构建民族文化资源产权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推广民族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时, 务必要围绕其特殊产权属性创建出科学的产权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民族文化资源产权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其职责主要是为文化主体或文化企业形成创意的过程中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处理服务, 要采集全面的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的文化资源产权信息。民族文化资源产权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可通过信息的发布、交易与维权这几大核心功能来入手, 必将使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产权有关的交易与维权得到最有效、最便捷的处理方式,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效率。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雷新玉在《产业链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一文中,从产业链角度分析入手,着眼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现状,通过研究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领域,从旅游产业链上的餐饮业、宾馆酒店业、交通运输业、旅游资源业、旅游商贸业和娱乐业这6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的诸多问题,如国际化程度不高、并不具备较多文化精品、没能精准把握文化内涵、仍需优化产业规划以及仍需提高知名度等。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 作者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建议:西部民族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和引导,针对“购”和“娱”两个薄弱环节, 政府要对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以购物和娱乐两个薄弱环节的加强来带动整个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深入挖掘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内涵, 升级当地文化旅游业结构,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链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没有将文化元素彻底植入到旅游文化中去, 文化内涵不够深, 地区品位不够高, 针对这些问题, 当地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将文化和旅游真正结合起来, 通过合理的市场经营和运作, 以及合法的管理, 将提升文化内涵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有计划地培育领头羊,为了保证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能够维持健康稳定的发展状态,应着力将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切实构建起来,为地区经济发展营造新的增长点。“领头羊”的带头作用将使该地区实现主向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消费型, 而不再追逐单一的门票消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