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和评价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18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场战争的战果如何,敌军的伤亡情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要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果如何看敌军伤亡数据是最容易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因此这场战役意义非凡,究竟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场战役呢? 第三次长沙会战战果 长沙会战结束后,中国方面宣布:日军阵亡33941人,负重伤23003人,合计日军伤亡56944人,俘虏139名;中国军队阵亡11259人,负伤14779人,失踪2042人(有些大概是收钱代人服兵役的专业逃兵,即所谓“兵贩子”),共计损失28116人。 中国军队的实际伤亡确实应该在2.5万左右,但关于日军的伤亡明显是夸大的,而且这种夸大也是经过薛岳默许和鼓励的。比如当时郭汝瑰所率领的第73军暂5师由于派出了五个支队作平行追击,结果“每个支队都分别缴获了敌人几支枪和一些炮队镜、通信器材,其中一个支队还俘虏了两个敌人”。薛岳闻讯后,非常高兴,于是授意他的军务处长传话给郭汝瑰:“你打了胜仗,长官很高兴,你就多报一点(战果)嘛,就报俘虏二十几个俘虏,一百多支枪吧!”在此后于岳麓山召开的庆功大会上,薛岳还特意请郭汝瑰上台介绍成功经验,因为“追击战部队,除暂五师外,其余各部均未缴获敌人的武器,更没有俘虏敌人”。 对于日军的伤亡情况,11军战斗指挥所16日撤回汉口后,当天即要求参战各兵团清点人数,确认一下损失情况。由于当时参战各兵团的人员状况一片混乱,“既有返转途中被友军收容者,也有伤病现地入院者和后送者,还有勤务外出者,甚至有极少数小部队或散兵仍滞留敌阵中……总之,当时无法正确统计死伤者数”。 直到近三个月后的4月10日,第11军才较准确地统计出死伤者数:自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到结束,11军军共计战死约2500名、生死不明者118名、负伤者约3000名,合计约5620名。到这场中日战争结束前后,生死不明者之中有30余人活着返回日本。 以上数字为《明兵团的血路》中所给出的统计数据,其中第6师团战死1086名、生死不明者66名、负伤者约1000名,仅仅从数字来看,第6师团所受损失还不是特别严重。按照日方战史材料《长沙作战》中公布的数字:此役日军共战死1462人、负伤4029人,共计伤亡5491人。刨去日方统计中一定程度的水分(这个时节战病人数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推断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实际伤亡约为8000人。 不管日军的真实伤亡是多少,他们所进行的这场旨在策应香港方面作战的行动所付出的损失,“竟为香港作战的2.5倍”。况且这次战役日军参战人数仅为上次战役的一半多,但其伤亡程度几乎与上次相等;更为突出的是,此次日军在突围过程中,主要是依赖其空中优势才得以苦战脱逃的。 因此,第三次长沙会战从战略部署、诱敌深入过程以及围追堵截等方面看,都算是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上打得比较成功的一次战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役其作战计划与作战经过基本一致,在战争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 当然国军的一些老问题还是存在的,尤其是指挥上的一些失误,比如第九战区和多数担任堵击、截击以及追击兵团的指挥官,在作战指导上忽略了控制渡河点的问题,导致这次会战虽然获胜却未能按照计划全歼日军或更多歼灭日军;假如说一干兄弟部队都能够像79军那样先控制了东山及磨盘洲等浏阳河渡河点,并炸毁了日军架设的军桥,那么日军必然难以轻易摆脱追击,定遭更加沉重的打击。 在这次会战进行时,郭汝瑰所指挥的暂5师也有一些不小的失利:暂5师由岳麓山追击溃逃的敌人,在相继渡过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时,都是只有一个渡河点,且未能预先准备,以致行进迟滞,并遭到了敌机的轰炸,其中一个连被日军飞机投下的两颗炸弹准确命中,仅余40人幸存,且通讯器材大部分受损,导致通讯极为不便。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和评价 这一仗,是同盟国一系列惨败之中唯一的大胜仗,当时美、英军队惨败,国内一片愁云笼罩,更忧心于日军下一步可能的进攻之时,长沙大捷的消息无异于云开日出,给整个同盟国带来了极大地鼓舞,给同盟国的!消息传到外界,到处欢呼雀跃,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中国从未赢得过如此由衷的感激与尊重!罗斯福总统贺电:“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并表示:“利用合众国国会现已批准的款项将从物质上帮助中国政府和人民减轻武装入侵所造成的经济与财政负担,以及解决对于我们共同敌人进行武装抵抗的成功所不可缺少的生产和采购问题。”马歇尔致蒋介石贺电道:“对于阁下之部队在长沙周围策动抵抗日军时,其精神与有效之动态,表示庆贺。”英国掌玺大臣阿特里在下院发表演说:“长沙一役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未来胜利之先兆。”美军西南太平洋总司令魏菲罗上将贺电:“确信吾等通力合作,将证明日本侵略之最终失败和吾等之共同目标的胜利。” 至于各国报纸的评论就更是不计其数,一片赞誉之声。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耀夺目。”《泰晤士报》社论:“十二月七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纽约《论坛报》社论:“华军之胜利,即为同盟国之胜利,并使民主集团认识此次之胜利,为最合时机,且确信全球抵抗侵略之战争,为一具有不可分性之战争,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芝加哥《每日新闻评论》称:“长沙之光荣胜利为一重大贡献”,它“已为我们建立极大功劳。故我们美国人得知长沙胜利消息时,对蒋介石将军及其英勇耐劳之军队,实觉无限之感激。”佛罗里达《泰晤士联合报》评论道:“中国之长沙大捷,乃系未来胜利之先声。凡此胜利均系表示蒋委员长所率领军队之实力,日益增强,并足以表示一旦英美军火援助大批运到,则中国军队将在此次战事中,占有何等重要地位。” 第三次长沙会战,之所以说它最为辉煌,因为它打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正是这场浴血奋战,挫败了斯大林坚决否定,中国成为1942年元旦签署联合国四大发起国之一;正是它的辉煌,随即导致当年开始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一系列谈判,终于一扫百年耻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