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史百科 > 传统文化 >

茶道文化:古人煮茶为何珍爱梅雨水?(2)


    
    黄梅雨,是初夏时节在江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连阴雨天气,雨期比较长,因为时值梅子黄熟,故称为黄梅雨或梅雨。又因其时温度比较高,湿度大,衣物等用品容易发霉,所以也称霉雨。虽然黄梅雨对人们日常生活有诸多影响,但适时适量的梅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却是十分有利。况且,黄梅雨因其“时雨甘,泼煮茶,美而有益”而受到众多茶人的推崇。他们认为梅雨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天多雨,雨水极佳。蓄之瓮中,水味经年不变”,“初交霉时,备缸瓮贮雨,以其甘滑胜山泉,嗜茶者所珍也”,“惟雨水较江水洁,较泉水轻,必判分昼夜,让过梅天,炭火粹之,叠换缸瓮,留待三年,芳甘清冽”。
    茶人在称赞梅雨水的同时,对贮水也有各种做法。有的“梅雨须多置器,于空庭中取之,并入大瓮,投伏龙肝两许,包藏月余汲用,至益人,伏龙肝,灶心中干土也”。有的“贮水须置庭中,履以纱帛,使承星露之气,则英灵不散,神气长存”。清人朱昆田采雨的办法是,在连天的黄梅雨季节,将从屋檐流下的黄梅雨水承接在盆里,然后舀入一个叫“瓴”的容器里贮存起来。与其相比,明人钟惺的采雨方法则是别具一格了。见“雨连日夕“时,即以白布五六尺系其四角,用石压其中央,置瓮中庭接受雨水。
    茶人们对收贮梅雨水的时间和地点非常考究。收蓄雨水的时间上,他们认为:“俗语芒种逢壬便立霉。霉后积水烹茶,甚香冽,可久藏。一交夏至,便迥别矣”。收蓄雨水的地点上,他们严格限定于江南一带。明人谢在杭《五杂俎》中说:“江北之雨水不堪用者,屋瓦多粪土也。”“自淮而北则雨水苦黑,不堪烹茶矣,惟雪水冬月藏之,入夏用乃绝佳。夫雪固雨所凝也,宜雪而不宜雨,何故?或曰,北地屋瓦不净,多秽泥涂塞故耳。”
    其实,古代文人雅士珍爱梅雨水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件雅事。说到底,那叫是一个“闲”字。闷热潮湿的江南梅雨季节,被诗人们幻化出一派如歌如吟的意境。“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又使江南人有了舒恬优雅的品茗逸兴和别具情趣的梅雨烹茶习俗。宋人曾几诗曰:“雨润梅黄后,风熏麦秀初。不持新茗碗,空枉故人书。”梅雨时节,泡一壶用梅雨滋润的新茗,点点滴滴都是诗,丝丝缕缕都是情。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是著名的“茶痴”,他不仅喜爱用黄梅雨水烹茶,也喜爱集水藏水。炎夏酷暑中的坐卧不安时,接到故乡友人赠送的龙井茶,急忙取来收贮的梅雨水亲自烹煮,满室飘香,心神宁静,不亦悦乎?!
    古代文人雅士珍爱梅雨水煮茶,追求的是一种养生方式,更是追求一种情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梅子黄时雨时节,二三知己于青山绿水间觅一雅室,红炉微酣,茶香袅袅,心暇手闲,清谈未厌,品尝梅水滋润,入口甘之如饴;回味梅水茶俗,顿觉物我两忘。惜乎,梅水香茗,江南茶俗,已成绝唱,只留下一缕清醇茶香在如梦如幻的梅雨里飘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