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强渡怒江战役历史背景 强渡怒江战役评价


      强渡怒江战役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西部怒江西岸的一场对日作战,这一战揭开了云南反攻的战幕,在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将为读者简单介绍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并对此一战进行评价。
    强渡怒江战役历史背景
    中国出征印缅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后,继又乘势攻占泰国(原名暹罗)、马来(西)亚等国(当时为英、法殖民地),气势嚣张。国际局势已形成两太阵营:以德、意、日为轴心的侵略国;以中、苏、美、英、法等国组成的盟国。1942年初,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后,直逼英属印度,同德、意、日在伊朗会师。英国根据当时的形势,要求中国出兵缅甸,截击日军,以阻止其进攻印度。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四年,沿海城市早均陷落,国际交通只有确保缅甸安全,才能利用仰光海上通航,勾通中、印、缅公路,作为争取外援通道,经过中、美、英首脑会商,达成协议,美国派史迪威将军为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兼任美军驻华部队司令。蒋介石同意出兵缅甸,支援英军。
    日军防御崩溃
    远征军112团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死打硬拼,不让日军18师团前进一步,1942年3月16日,日军的防御开始崩溃。
    在x部队锐不可当地向东挺进之际,1944年4月,日军驻缅甸方面军按既定作战方针,发动对印度英帕尔的进攻,企图攻占这个由英军防守的战略物资集散地,以达到打垮英军、切断中国x部队后方补给和阻滞经驼峰向中国空运物资的三重目的。
    战役初期,英军一度全线动摇。为了牵制日军的进攻,史迪威往返于缅甸和重庆之间,多次同蒋介石探讨集结在云南边境的20万大军提前由防御转入进攻、以缓解缅甸战场压力的问题,但蒋介石认为这支大军在训练和装备上还没有做好准备,因而拒绝出击。史迪威无奈,拿出了软硬兼施的办法,以美援相要挟。蒋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答应了史迪威的要求,但两个人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1942年5月11日,蒋介石下令集结在云南边境地区的远征军Y部队发起强渡怒江的战役,就此拉开了云南反攻的战幕。
    中方兵力部署
    以第71军(欠搜索营)配属第5军山炮营为右翼攻击军,军主力在攀枝花、毕寨渡、火石地各渡口附近集结,渡江后先以一个加强步兵团攻击腊猛、松山,随即以主力直攻龙陵;以第2军(欠新33师及第9师第25团)为左翼攻击军,先以一部协同第76师加强团占领平戛,军主力即由现驻地出发,限1942年5月30日以前到达平戛东南地区集结,待攻击命令颁发后,即向芒市攻击前进。
    强渡怒江战役评价
    总体评价

    渡江作战是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再要求发起的,也得到了美军的积极配合,由美军提供渡江工具、对日军阵地实施全天候轰炸,美军炮兵部队火力支持以及美国提供中国远征军全部的作战补给。参战部队开始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为主,随之11集团军也全面出击,还有美军部队及美国空军的大力支援,中美联合、陆空联合、步炮联合,正面作战与敌后游击结合,都创造了许多新鲜战例和纪录,为此后的反攻积累了经验。
    时人评价
    美陆军部长史汀生称:“滇西远征军怒江出击,是东南亚过去一周内盟军作战的重要新闻。”
    一个曾亲眼目睹怒江战役的美国人,在描述中国军人之勇敢作战精神的报道中写道:“在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敌军碉堡的自杀性冲锋中,绝大部分伤亡皆产生于企图冲过或更准确地说是爬过机关枪火力网的封锁地带。作为一种纯粹的勇敢的显示来说,进攻是重走中国军队远征之路组织委员会。一些排长被打死在距敌人枪眼的一两米距离内,一些优秀的连长、营长在亲自带队作战中死去或受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