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世界历史 > 美国历史 >

里根政府对苏的新遏制政策——“外围战略”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里根当政期间正值美苏冷战的中后期,为了遏制苏联、夺取世界霸权,里根政府除了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还对苏联采取了所谓的“外围战略”。那么,“外围战略”的提出背景、内容以及影响是怎样的呢?
    一、里根时期对苏“外围战略”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日益呈现多样化,恰恰这个时期,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同美国展开了竞争,特别是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中,苏联更是当仁不让。如干涉非洲的安哥拉内战;在美洲则支持地方游击队以对抗美国的傀儡政府;在东南亚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侵扰中国边境,在中东的伊拉克建立军事基地。而美国的“缓和”与苏联的扩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联的挑衅行为不能不引起美国统治集团的忧虑。此时,美国的经济困难重重,社会危机加深,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以哈佛大学里查德·派普斯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认为苏联并没有意图与美国搞缓和,而是一味的在发展军事力量,发展核力量以谋求对美军事优势进而获得对美政治优势,这不能不引起美国朝野震惊。苏联的咄咄逼人,美国的软弱退让,使得“在国外,有许多人认为美国的所作所为已失掉了一个大国形象,也失掉了运用力量和施加影响的手段”。以里根为代表的保守派比民主党人更热心于以强硬的姿态和苏联对抗。因为保守派向来主张遏制苏联的扩张势头,争夺世界领导权。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便与其内阁成员商讨制定了对苏新战略,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除了直接针对苏联的军事、经济战略外,里根政府还重点在苏联的外围空间与其展开了争夺,即对苏联的“外围”战略。
    二、里根时期对苏“外围战略”的内容
    (一)除直接针对苏联的军备竞赛、经济制裁外,里根政府还对苏联的卫星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鼓动东欧西欧化,使其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摆脱苏联的控制,削弱苏联的势力,独霸全球。

    里根时期对东欧国家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和平演变政策,即对东欧进行文化宣传、灌输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观念,凭借其经济优势,打着经济、技术援助的幌子,诱导东欧国家发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变化。里根总统继承了历任总统的和平演变政策,且有所突破。里根意识到,在现今世界上正在进行的这场斗争是意志和思想的较量,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核弹和火箭。以经济援助、经济合作为诱饵拉拢东欧国家,使其加深对美国的依赖度,从而不得不趋向于美国,跟着美国的步子走路。最典型的莫过于美国对波兰的政策。
    早在1958年,美国就出台了和平演变波兰的文件NSC5808/1号文件(该文件题为“美国对波兰政策”),美国想凭借其强大经济优势,利用波兰急于改革、发展经济的心理,积极加强对波兰的经济援助和低息贷款,从而使波兰“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对苏联的依赖,并使波兰在对外政策方面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及讨价还价的能力”。到里根时期,波兰已经离不开美国了,里根便以经济为武器,牵着波兰政府的鼻子走路。在1981年底波兰事件后(波兰政府宣布实行军事管制,并宣布团结工会为非法组织),美国便以此对波兰实行了经济制裁,胁迫波兰当局取消战时状态,恢复了团结工会的活动,并释放了团结工会的首领瓦文萨。另外,美国还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大量援助反政府组织瓦文萨领导的团结工会;与梵蒂冈订立“神圣同盟”,通过教会支持团结工会。在里根期间,团结工会得到了许多印刷机、计算机、油印机和无线电广播设备。可以说,1989年8月波兰社会主义政权的垮台、团结工会的上台执政,与美国的对波兰政策是分不开的,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外部因素。
    (二)为了遏制苏联在第三世界的扩张,扭转对美不利局势,里根政府推出了所谓的“里根主义”。即在第三世界与苏联展开争夺,扩大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和势力,力图扭转美国的软弱形象,树立领导权威,把苏联既得的势力推回到其本土上去的地区争夺政策。美国在第三世界的政策是其对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苏东冷战为主的前提下,在第三世界地区争夺方面,美国以“低烈度战争”为主的热战同苏联展开了攻势,它是美国企图重新主导世界的尝试,第三世界成为美国与苏联检验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实战场所。
    里根首先在自己的后花园对苏联展开了争夺。他上台不久后便拨款给中央情报局,让其在尼加拉瓜组织反政府军,1986年秋美国国会还批准给尼加拉瓜反对派1亿美元的军事援助。“1983年10月25日,里根政府还接受了邻国的紧急援助请求,派兵在加勒比海的格林纳达岛登陆”;1982年6月,里根政府策动以色列侵袭黎巴嫩,并于1983年增兵黎巴嫩对叙利亚展开军事打击;加强对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军事援助,抵制苏联在此地区的扩张,其援助经费从1981年的1亿美元、1982年的1.2亿美元、1984年的2.5亿美元猛增到7亿美元左右。援助的武器包括很多高科技武器,如肩扛式的反直升机导弹毒刺导弹等,这给苏联驻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三、里根时期对苏“外围战略”的影响
    里根政府在苏联外围地区展开的针对苏联的战略,对苏联极其卫星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东欧地区,通过这种宣传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人心惶惶,使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东欧人民与政府之间产生了隔阂与摩擦,增加了这一地区的不稳定性。1981年9月21日,美国之音的副台长尼古拉德斯说:“我们应当破坏苏联及其卫星国的稳定,促进它们的人民和政府之间产生摩擦……我们要尽量在共产主义集团各国领导人之间打进楔子,使他们相互不满和互相猜疑。我们应当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鼓励铁幕后面宗教感情的复萌。”
    里根执政的八年中,从拉丁美洲到非洲和除日本外的亚洲等广大第三世界地区,美国对苏联展开了小规模的、灵活的地区争夺,通过军事援助、经济技术援助、提供军事训练等与苏联对抗。这给苏联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在地区争夺中,苏联为了保持住在第三世界既得之势,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经济、军事力量。争夺中消耗的不仅仅是军事人员、军事物资和武器装备,更多的是经济力量。美国此举严重削弱了苏联的经济、军事力量,也削弱了它在第三世界的势力和影响,也实现了在苏联外围地区大量消耗苏联经济、军事资源的战略目标。当里根从政坛上退出,走出白宫时,他的老对手苏联已经被逼无奈的转变全球扩张战略了。苏联不但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而且在第三世界也全线收缩:停止了对尼加拉瓜政府的援助,结束了在安哥拉的对抗,从阿富汗撤军等。不能不说,里根时期在第三世界地区中采取的针对苏联的战略,在苏联全线溃退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里根时期在第三世界的对苏战略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由其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定的。苏联的全线收缩,从根本上说是其弊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军事体制――日积月累的必然结果。里根政府的政策只是使得苏联对外干涉的持续时间相对延长。另外,在与苏联的地区争夺中,美国给第三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技术、军事援助,也基本上实现了既定目标。但是,美国只是把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棋子,一个对付苏联的手段而已。它并没有对第三世界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他只是在利用、控制它们,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服务。美国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所关心的问题漠不关心,如减轻债务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等。这也就决定了其在第三世界政策的有限性。以此引起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美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