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皇室遗珍——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

 皇家宫廷艺术品
    
    
    清·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海晏河清燕耳尊是一件俏丽华贵的瓷器。
    它高31.3厘米,口径宽25.1厘米。这件瓷尊全称叫“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烧造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件珍贵的皇家宫廷艺术品,为景德镇官窑特制。
    海晏河清燕耳尊通体施霁蓝釉,呈宝石般的深蓝色。瓷尊近底处饰凸雕莲瓣、莲实和连珠纹各一道,以粉彩为饰。其特点是:纹饰疏朗,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有致。
    海晏河清燕耳尊的口沿、肩颈和腹部均描有本金彩线纹、叶纹、缠枝莲纹。足底的金彩线纹,与口沿相呼一致。深沉的霁蓝釉再施金彩,更显浑厚、端庄。
    海晏河清燕耳尊器形规整、秀美,圆口卷唇、直颈、鼓腹、平底。尊身的左右饰白釉海燕双耳,可爱、生动。外底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题款。海晏河清燕耳尊的工艺水平非常高超,烧制、着色、上釉等方面都达到了官窑瓷器前所未有的高度,恢宏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相辉映,充分展示了瑰丽灿烂的中国瓷器艺术。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清·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局部)
    海晏河清燕耳尊之所以珍贵,还因为它是一件罕见的宫廷遗珍。当年这件瓷尊的烧造曾受到乾隆皇帝的关注和亲自指导。那么,一件瓷尊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呢?这还要从乾隆皇帝修建圆明园的海晏堂说起……
    清乾隆皇帝在位63年,对圆明园年年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海晏堂在圆明园的长春园里,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宫殿。“海晏”一词取自唐朝郑锡的《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大海风平浪静,黄河流水澄清。这座建筑取名“海晏堂”,意在歌颂清朝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海晏堂主建筑正门向西,有个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身穿罗汉袍的十二生肖兽面人身铜像。十二生肖兽头口中都能喷水,每昼夜它们依次轮流喷水,各两个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会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
    当海晏堂这座宏伟的殿堂建成后,乾隆皇帝龙心大悦。他立即下旨,要景德镇官窑烧制两件瓷尊,陈列在堂内。
    景德镇官窑接到乾隆皇帝旨意后,工匠们个个不敢怠慢。仅是瓷尊的器型,他们就想了多种方案。可是,烧成的瓷尊,都不能使乾隆皇帝满意。
    最后,乾隆皇帝亲自提出了瓷尊的大致模式,要求瓷尊施霁蓝彩釉,以白釉海燕作耳,霁蓝象征河清,“海燕”为“海晏”谐音,喻天下太平之兆。乾隆皇帝还特意派遣了监窑官到景德镇监督,勒令他们尽快完成。
    终于,经过了数日数夜的精工制胚、小心烧制后,两件巧夺天工的霁蓝粉彩 “海晏河清”瓷尊终于出炉了。这两件精美的瓷器在乾隆皇帝的五十大寿之日,被进献给他,龙颜大悦。
    劫后余生
    此后,两件瓷尊被护送到圆明园的海晏堂内,小心陈列起来。可是,既然景德镇官窑当年烧制了两件瓷尊,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见的只有一件呢?那另一件到哪里去了?还在世上吗?
    原来,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咸丰皇帝以到承德木兰围场打猎为由,仓惶逃往热河。圆明园里收藏的百万余件中华文物或被抢劫,或被砸毁,或随着英法联军放的大火葬身火海。圆明园海晏堂里陈放的两件“海晏河清”尊,一件难逃厄劫,被带到了海外,最后不知所终。而另外一件则奇迹般保存下来,留在了国内。
    公元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上签字。慈禧太后不顾国库空虚,决意要在仪銮殿旧址上,建筑两层洋楼,取名“海晏堂”,专作接见、宴请外国女宾之所。
    这组建筑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十月竣工,费时三年,耗费白银五百多万两,与乾隆时期的圆明园海晏堂极其类似。同时,这件劫后余生的海晏河清燕耳尊被移至此堂。
    海晏河清燕耳尊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陶瓷的高超制作工艺,是一件陶瓷珍品;还亲历了清朝末年那段风雨飘摇的沧桑巨变,是清朝由盛及衰的见证者。
    责编:韩翰
     (责任编辑:admin)